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什么很多人养泥鳅会失败

时间:2024-05-31

正如许多人预测的一样,泥鳅养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一个热点项目。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兴冲冲地进来,灰溜溜地出去。让众多养殖户遭遇滑铁卢的原因,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技术问题 我们在与养殖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下意识地以为泥鳅是臭水沟里都可以生长的鱼类,因而泥鳅养殖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泥鳅养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技术活。

在泥鳅养殖的各个环节,从亲本的选育,到苗种的培育,到成鳅的养殖;从水处理,到疾病的防控;从日常管理到饲料营养配方,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无一不关系到技术,无一不是技术在起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这么说,泥鳅养殖效益的好坏,乃至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养殖户对相关技术的把握程度。

2.品种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鳅科是淡水鱼中的第二大科,有110余个品种。我们平时所说的“泥鳅”,多指青鳅和黄板鳅(大鳞副鳅),只是鳅科中常见的两个品种而已。即便是青鳅和黄板鳅,因地域、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其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所有地方品种的表现都是不尽如人意的。比如生长速度这一指标,几乎所有的本地品种,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都很难在当年养成至上市规格。还有另外难以改变的一个性状是,本地品种的公鳅之体长、体重只有母鳅的1、3左右,影响了单产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

相比较而言,人工选育品种的表现就优异得多。比如TW-6台湾龙鳅,其各项指标就远远优于大陆的本土泥鳅品种,半年即可长至300克(6两),半年即体长30厘米,公母同等大小,不钻泥,免疫力强,摄食旺盛等。这些表现是本地泥鳅无法望其项背的。

3.市场服务问题 泥鳅养殖产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该项目匹配的市场服务却没有同步跟上来。比如泥鳅专用饲料(尤其是开口饵料)、专用渔药的开发与供应,专业服务商的切入,专业销售渠道的形成等等。市场服务的缺位,使得整个产业链十分脆弱,使得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得独自面临各种各样的制约和风险。

4.被恶意误导 和所有新兴项目一样,泥鳅养殖项目从开始火热的第一天开始,那些恶意的炒家就如影相随。用市场上收购的野生泥鳅苗冒充人工苗——以假乱真,自己给自己贴上“新品种”标签——自吹自擂,用广告狂轰滥炸,混淆视听,让养殖户莫衷一是。更恶劣的是,把泥鳅苗种的繁育和养殖说得超级简单,误导养殖户,尤其是新入行的创业者。恶意误导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养殖户惨淡经营,甚至血本无归。

综上所述,发展泥鳅养殖,首先须掌握成熟的繁育和养殖技术,以及相关技术,找到优良品种,找到能提供优质服务、具备良好口碑的上游供应商,同时,要有甄别真伪的习惯和能力。做得了这几点,成功无虞矣。■ (作者为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邮码430070 电话027-8266000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