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 王钟的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提出了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等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市场经济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那么,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及营商环境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打“持久战”,需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主体的国内大循环是否畅通、是否健康运行,关乎我们能否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部冲击的大局。
如果把国内市场视为肌体,那么市场中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动脉”,也有无数支撑经济运转的“毛细血管”。“大动脉”阻塞,会危及生命;而“毛细血管”输送不顺,也会影响健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定有序增长,如今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前期市场在自由增长阶段遗留了一些问题,某些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反而成为阻碍市场持续发展的消极力量,形成了僵化板结的“自我小循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为了破除自我小循环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市场的优势。
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因为市场分割,部分地方政府过于看重GDP和地方税收,就会趋向于照顾本地企业和本地品牌。一些地方为了保护“自家的孩子”,“一个山头一个规矩”,外地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难以进入。长此以往,市场应有的优胜劣汰荡然无存,普通民众也享受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意见》提出,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要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判断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这个地方对外来企业的接纳度和包容力怎么样。
近年来,有关部门反复提出考评地方干部“不以GDP论英雄”,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GDP增长目标,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偏离了市场监管者的公正原则。在机制上理顺考核指向,地方政府自然能以敞开的胸怀,欢迎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市场主体充分竞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是“市场”,落脚点是市场经济。只有建立统一的市场,才能促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两个循环”角度而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我国商品、服务、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合力。我国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同时,还要继续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同时继续欢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以“放水养鱼”赢得未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