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 洪乐风
超龄农民工告别建筑工地的新闻持续引发热议。一些地方陆续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做出了管理和限制。多地建筑工地明确拒绝招收超龄农民工,并以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来规范用工。超龄农民工如何转型,收入、养老怎么保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
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从“深圳速度”到老城区拆迁改造,从高铁、机场到现代住宅小区,从学校、医院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可以说一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史,每一页都写有农民工的艰辛付出。
有位61岁的农民工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广州那些有名的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我基本都干过”。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农民工对城镇化建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越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发挥好超龄农民工的余热,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就业政策要保持温度。
劳动是公民的义务,但更是公民的权利。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劳动就业条件。超龄农民工有丰富从业经验,也还有一定体力,不妨适时引导他们转型保安、保洁、物业等服务型和辅助型的岗位。
同时,在一些对体力、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可以适度放宽限制,强化健康监测,支持他们就近从事一些低强度工作。很多农民工干了一辈子强体力活,相关政策最好留足“缓冲期”,让超龄者累积的经验与能力得以“缓释”,逐步退出劳动一线。
养老政策要增添成色。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包括农民工在内所有劳动者的期盼和关切。现实中,部分农民工因为缴纳社保不足、不及时,返乡后每月拿到手的养老金,往往不足以应付生活支出。
为此,一方面要未雨绸缪,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的覆盖率,尽力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必要的补助。另一方面要通过落实落细农村养老服务、积极开发村镇公益性岗位、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方式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促进返乡农民工社会参与和收入增加,让歇下来的超龄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就业压力,我们必须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解决好超龄农民工的就业与保障问题,绝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容、提质,不断拓展就业空间。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当下中青年壮劳力的技能水平与保障力度,促进代际之间公平和有效衔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再次择业有机会,老有所养无烦恼,实现超龄农民工的这些念想,不仅是他们自己奋斗的目标,更是整个社会应有的关切。不搞简单的“一清了之”,努力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过程中,做好超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服务工作,注重协同发力,缓解结构性矛盾,相信农民工朋友同样可以实现工作更体面、生活更舒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