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住在胡同里

时间:2024-05-31

对我来说,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不太在意,属于“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范畴,但有一小部分事情是极其在意的,我的生活基本都系于这一小部分“极其在意”的事情上。

住在哪,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后的头三年,我对此毫无选择,生活全部围绕工作,所以一直住朝阳区。

三年后,我终于结束了这种生活,住到了现在的胡同里。

必须住在某种氛围里。

只在适合自己的地方蛰居。

我愿意流动,愿意漂泊,只要仍旧穿行在自己喜欢的氛围中,那就不算“漂”,反而是格外安定。

每次回到胡同里,就特别心安——尤其是黄昏拐回胡同,闻到熟悉的味道,看到路边常见的老人、小孩、卖烟酒蔬果的小卖部老板以及院子里嗓门粗狂的大姐……

每天早上一般是我的遛弯时间,径直沿着鼓楼东大街往西,就到了钟鼓楼的广场——敞阔的一块空地——钟楼和鼓楼一前一后,到了夜晚极其肃穆中正,像两座青铜器矗立在巨大的黑色天鹅绒幕前。

钟鼓楼广场是一块宝地,我很喜欢。游客来了在这里参观一会儿就会被导游带走,住附近的人依旧在那里跳舞,练嗓子,和小孩踢球,在石梯上滑滑板。半夜那里更是人迹寥寥,又安全,骑自行车或是坐在地上喝酒看星星都不错,四面种着老槐树,风吹过有轻声。

钟楼往后是一大片胡同腹地。和南锣鼓巷不同,那是更老、旧、窄的胡同。钟楼后的胡同叫钟楼湾胡同,沿着它往北走就到了东西向的豆腐池胡同。我一般从这里往东遛回家。我遛得很随性,看到哪条胡同觉得面相不错就串进去,只要大概方位不错,总能到家。那些胡同名字也有意思,什么国旺、国兴、国祥、国盛……听上去像是一家子。

一直走到宝钞胡同,就到我家附近了,沿路有卖咖啡零食的,卖馒头的,卖菜卖水果的,卖肉的,午饭的食材也顺便搞定。

在北京的二环里,你会发现“扰民”和“民扰”是完全没有的,居民区和景点区、政府区毫不违和地融合在一起。干干净净、端正肃雅的景点旁边,就是鸡飞狗跳、内衣裤乱晒的胡同;庄严肃穆的军事管理区一侧,就是机油、螺丝钉和各种零部件堆积的修理铺;精致洋气的酒馆、餐厅就开在街边公共厕所附近。有时半夜去后海转悠,路的一边是高而规整的路灯,洒下一地柔和金光,另一边全是黑黢黢的胡同棚屋,有些还是青瓦灰砖木头梁宅子。天地之下,灯与屋就那样静默伫立,好像伫立了一辈子。

这才是最北京的地方,免费的景致和延续下来的人情,很日常,很随意。但这也许是最后一批犄角旮旯了,胡同们正在消逝。二环以外,北京城内其他地方都是现代“新贵”,每一层每一寸每一厘都已经敞露无遗,明码标价,黑白分明,没有一丁点暧昧了。

这也是我喜欢住在城里胡同的原因,它有一股新与旧,年轻与老去,现代与历史,干净与肮脏,精致与粗糙冗杂的复合氛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