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时间:2024-05-31

袁永哲

(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畜牧兽医站 安徽阜阳 236400)

猪肉制品是人们饭桌上的常见食材,其市场需求量大,用途广泛,这极大的推动着养猪业的发展。传统仔猪饲养技术模式下,生长发育缓慢,疫病发生率高,不利于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为保障仔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掌握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非常关键。

1 初生仔猪饲养管理

1.1 接生防踩

母猪生产时,应做好接产工作,预防难产。顺利产下仔猪后,要将其口鼻和体表的黏液擦净,并将脐带断掉,留3 cm 即可,断脐后仔猪放入到保温室当中。猪舍内的胎衣应及时处理,防止被母猪吃掉。被污染的垫草,应及时更换,防止散发恶臭味。出生3 d 之内的仔猪应重点做好防踩踏工作,避免仔猪被母猪压死。

1.2 吃足初乳

初生仔猪要做好哺乳管理工作,要在2 h 内让仔猪吃上、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等物质,仔猪吮吸后可提高抗病力。因此最好让母猪一边分娩一边让仔猪吮吸乳头,刺激母猪初乳的分泌。要帮助仔猪固定乳头,体弱的仔猪应将其放在前部乳头处吃乳,体壮的仔猪应将其放在后部乳头处吃乳,确保仔猪均匀发育,大小整齐。过晚吃初乳则乳汁中的免疫抗体含量下降,若不吃初乳,则仔猪不易成活。

1.3 注重保温

初生后的仔猪,应及时送入保温室内,保证仔猪的成活率。要结合仔猪日龄合理控制环境温度,1 周龄内的仔猪将温度控制在32~28 ℃,2~4 周龄的仔猪将温度控制在28~25 ℃,5~8 周龄的仔猪将温度控制在25~23 ℃。若保温室温度较低,可悬挂500 w 的红外线灯泡,并在地面铺设松软垫草,同时设置干湿温度计,以便于及时了解、调整保温室的温湿度,为初生仔猪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1.4 科学寄养

若母猪产崽过多超过有效乳头,或者母猪泌乳不足时,饲养人员要做好寄养工作,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需注意,多产的仔猪应让其吃上初乳后再寄养,生母和养母的分娩日期应相近,不可超过1周。寄养时要做到寄大补小,寄强补弱,让寄养仔猪吃上初乳。若仔猪群发生疫病,则禁止寄养,避免疫病的传播。若养母攻击寄养仔猪,可用养母的尿、乳汁擦拭仔猪体表,然后再寄养,防止寄养仔猪被养母攻击。

1.5 勤补铁硒

初生仔猪体内铁元素储备量仅有30~50 mg,吃乳时从乳汁中可获得1 mg 左右,仔猪缺铁时,会影响肌红蛋白、血红色素的生成,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腹泻拉稀等疾病。缺硒则会导致仔猪出现缺硒性下痢,严重的会引发水肿病、白肌病。所以饲养人员要高度重视补铁补硒工作,在仔猪出生后48 h 内每头肌注硒铁制剂200 mg,满足仔猪生长对硒铁元素的需求。

1.6 剪牙断尾

猪天性好斗,在相互玩闹、抢奶时极易造成损伤,因此做好剪牙断尾工作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在仔猪出生后24 h 内就应该剪牙,只需将牙齿的?剪掉即可。过晚剪牙牙齿硬化,极易剪碎仔猪牙齿髓质而出血感染。需注意,剪牙时应保证操作规范,防止出血感染。同时,仔猪出生24 h 内还应及时断尾,将尾巴距尾根2.5 cm 断掉即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效率,节省饲料,同时也避免仔猪相互咬尾[1]。

1.7 适时阉割

针对小公猪,饲养人员要适时做好阉割工作,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和肉质。一般情况下,在小公猪1 周龄内阉割为宜,此时母源抗体含量高,操作容易,伤口小。若过晚阉割,则仔猪反应激烈,睾丸变大、伤口变大,愈合时间延长,阉割后出血多,影响预后恢复。需注意,阉割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传染。切口要尽量短,尽量只划一次,确保顺利挤出睾丸即可。阉割后应做好护理工作,避免继发感染。

2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2.1 断奶前喂养

仔猪断奶前,需喂食开口料,一般在7 日龄时即可进行饮水、喂食训练,刺激仔猪消化器官发育,改善分泌功能,避免断奶后出现应激反应。同时,断奶前应适当调控温度,降至24~26 ℃左右。在喂食开口料的同时,可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VC,减轻仔猪断奶时的应激反应,确保顺利完成断奶工作,保证断奶后仔猪能够健康生长发育。

2.2 适时断奶

新时期,推荐采用早期断奶及时,即在仔猪日龄达到21~28 日龄,体重达到6 kg 左右时进行断奶,具体断奶时间应结合仔猪采食、体重等方面的情况灵活确定,针对体弱的仔猪可适当延迟断奶时间。断奶时,要做到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直接断奶,而应逐渐断奶,每天减少哺乳次数、哺乳量,逐渐由奶变为料,减轻断奶对仔猪所造成的应激,防止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突然断奶导致母猪乳汁积聚诱发乳房炎。亦可采用分批断奶法,体壮的仔猪先断奶,体弱生长迟缓的仔猪延迟断奶。断奶后的仔猪,应继续饲养在原圈舍中1 周左右,然后再转入保育舍当中养殖。

2.3 配制日粮

断奶后的仔猪,应喂食易于消化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保证饲料质量,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求,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在仔猪断奶后1 周,应继续饲喂哺乳阶段的开口料一段时间,然后再过渡到仔猪料,过渡期一般为1 个周左右。仔猪断奶后,营养元素减少,胃肠功能消化弱,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差,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好。因此在仔猪断奶后饲养人员可将酶制剂、酸制剂拌入饲料中喂食仔猪,保护仔猪胃肠道环境,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饲料利用率的提升。

2.4 控制喂量

仔猪断奶初期,应对饲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断奶当天应将饲喂量降至哺乳阶段仔猪采食量的45%左右,随着断奶日龄的不断延长,适当减少乳猪料,增加仔猪料,并增加每日喂料量,整体上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和要求饲喂,喂5 次/d,每顿八分饱,不可过饱,避免下痢。一般在断奶后2 周,即可全部改喂仔猪料,之后即可自由采食[2]。

2.5 温度控制

仔猪断奶后,可适当降低温度,断奶后前3 d,将温度控制在28 ℃左右,断奶3 d 后,将温度控制在26 ℃,后期随着断奶仔猪日龄的不断增加,逐渐降低保育舍温度,最终降至20 ℃左右。具体应结合季节性因素灵活调整控制保育舍温度,营造适宜的环境,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

2.6 清洁饮水

饮水是否清洁,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仔猪,对饮水温度、清洁度均有着较高的要求。断奶仔猪的饮水,应使用流动的泉水、井水或者自来水,禁止让仔猪饮用死水、污水。饮水时可将电解多维、黄芪多糖、葡萄糖等加入饮水中让仔猪饮用,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要控制好饮水温度,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应让猪群饮用温水,禁止直接饮用凉水,避免刺激胃肠道导致出现腹泻等疾病。

3 疫病防控

3.1 科学免疫

免疫接种是预防仔猪各类疾病的重要手段,饲养人员应提高免疫意识,制定完善的免疫计划和程序并严格制定,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保证疫苗质量,规范免疫操作,确保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仔猪免疫程序参考如下:1 日龄时,用伪狂犬疫苗滴鼻;4 日龄时,肌注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7日龄时,肌注肺炎支原体兔化弱毒冻干苗;15 日龄时,肌注仔猪水肿病三价蜂胶灭活苗;20 日龄时,肌注猪瘟弱毒冻干疫苗:30 日龄时,肌注蓝耳病灭活苗;35 日龄时,肌注口蹄疫灭活苗;40 日龄时,肌注猪副伤寒苗;56 日龄时,肌注猪瘟弱毒冻干疫苗;60 日龄时,皮下注射猪链球菌弱毒株冻干活疫苗。要控制好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方法、剂量,避免影响免疫效果。接种疫苗前后2 周,禁止喂食土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疫苗效力。

3.2 驱虫

仔猪寄生虫,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体内寄生虫,包括:鞭虫、蛔虫等,另一种是体外寄生虫,包括:疥螨、虱子等。寄生虫病的发生,会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做好驱虫工作非常重要。饲养人员应制定科学的驱虫制度,结合寄生虫类型选用合理的驱虫方法。如:体内寄生虫,以饲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一般连喂1 周即可;体外寄生虫,以体外喷施双甲脒等为主。仔猪一般在断奶转入保育舍后3~4 周进行1 次驱虫即可。需注意,体内驱虫时,最好空腹服药,便于药效的发挥,有效杀灭潜藏在体内的寄生虫。驱虫后仔猪所排出的粪便,应统一堆积发酵处理,避免有寄生虫残留。

3.3 卫生消毒

仔猪饲养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疫病发生概率。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污,并用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污残留,防止病原菌繁殖。要重视消毒工作,合理选用消毒剂,目前常用的包括:火碱、碘制剂、醛制剂、氯制剂等。需注意,仔猪消毒时应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现象。要控制好消毒剂浓度,避免产生毒害。如:强碱消毒时,可用1 kg 氢氧化钠加水配制成2%水溶液,再加入5%生石灰,可用于猪舍、用具、运输工具,效果颇佳。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高产量、高品质需求,在仔猪饲养时应高度重视饲养管理工作,掌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确保仔猪养殖工作规范化进行,确保仔猪健康生长,加快出栏,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推动养猪业良好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