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备母猪的培育及管理要点

时间:2024-05-31

齐超,刘建涛

(1.山东省畜牧总站 济南 250100;2.荣成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威海 264300)

后备母猪是指已经被选做种猪使用,尚未进行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的培育是猪场生产的基础和源头,是规模化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后备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猪场的整体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培育健康及生产性能优越的后备母猪要从断奶仔猪开始,严格按照育种计划挑选合格的猪只进行分群饲养,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为日后更好的发挥生产性能和猪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后备母猪的选育

后备母猪选种时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优良的后备母猪生产繁殖性能一般都较高,且能够将其良好的繁殖性能遗传给后代仔猪。因此,在后备母猪选择时首先需要查阅系谱,了解选育种猪祖代及父母代的生产性能及窝产仔数量、成活率、断奶窝均重等具体情况,优先从繁殖性能优良的母猪后代中进行选育。

其次,要从单窝产仔数量较多(>12 头)且仔母猪比例高于50%的母猪群体中进行选择。研究显示,妊娠母猪怀孕期间,若雄性仔猪的比例高于雌性,则会制约雌性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仔母猪的生产性能[1]。

选种过程开始后,选种员需严格按照选种要求,挑选符合母系特征,肢蹄健壮的后备猪留作种用。后备母猪的选择除了要重视遗传特性及品系外,还要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体型大小、均匀度,被毛状况及体重。另外,后备母猪的乳头数量及性状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是选种的重要指标。选种时后备母猪的有效乳头数量应在7 对以上,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及无效乳头。否则,不能作为后备母猪,不可留作种用。

最后,后备母猪的选育贯穿于整个后备种猪饲养过程。对于初选合格进入后备舍的母猪,要继续做好观察记录。经过后备舍饲养一段时间后,对于体型变异、行走异常、体重不达标或者健康状况不好的不合格母猪,予以淘汰。通常在后备母猪2 月龄、4 月龄、6月龄及配种前都要进行一次选育,优胜劣汰[2]。经过公猪诱情刺激后,260 日龄内还未出现发情症状的后备母猪,也需要及时淘汰。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挑战,后备猪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管理情况,营养水平以及疾病控制状况都会影响整个后备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只有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为其健康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饮水及营养充足,才能够有效提高其分娩率和生产性能。以下将对后备母猪饲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2.1 免疫接种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有效保护后备母猪和新生仔猪免受各类疾病的侵害,充分发挥母猪良好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各养殖场在制定本猪场的免疫计划时,务必要结合本地区和本场疫病的实际流行情况,及后备母猪群体的抗体消长规律和发情时间,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科学免疫程序[3]。

母猪在后备舍饲养阶段需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有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乙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顺序一般为:猪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5 月龄开始免疫,两次免疫之间间隔10 d 左右。为避免免疫应激情况的发生,在免疫前1~2 d 可提前饲喂多维或电解质。目前,对于上述疾病,市场上均有较为成熟的商品化疫苗可供选择,既有单苗也有联苗,各猪场可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2 饲养管理

1)隔离饲养。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后备母猪饲养管理需遵循分群饲养的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防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另一方面,将不同体重及日龄的母猪进行隔离饲养,便于管理,能够为后备母猪提供更舒适的生长环境。

后备母猪的选育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当必须进行场外引种时,则必须先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所引种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做好充分的场外隔离,驯化工作,保证符合引种标准,健康状况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够进场饲养。曲向阳等报道,为防止因潜伏期较长引起猪只带毒情况的发生,种猪的隔离期限不得少于6 周[4]。另外,外场引种后备母猪进场后,还需按照本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免疫接种、驱虫,保健等工作。

母猪由育肥猪舍转入后备舍之前,首先要对后备舍进行熏蒸消毒,检查栏舍内的饮水器,料线等是否正常运转。按照后备母猪的体重进行分栏,建议同栏母猪的体重差异不超过4 kg,饲养过程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进行调栏。每日巡栏2 次,将健康状况较差的掉队瘦弱猪只,及时挑出,淘汰处理。猪群饲养密度适中,每栏内的猪只数量最好控制在5 头以内,饲养密度控制在2~2.5 头/m2,保证每头后备母猪有足够的空间躺卧,饮水,采食自由。

2)环境控制。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保障后备母猪健康成长的关键。保持猪舍的温湿度适宜,及时调整舍内通风量,是猪舍内环境控制的关键。后备母猪最适宜的有效环境温度在18~23 ℃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最佳[5]。秋冬等寒冷季节注意猪只保暖,可适当增加保温设备,维持室内温度;夏季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后备母猪出现热应激,可开启水帘,增大通风量,防暑降温。坚决避免后备母猪高温高湿现象的发生,避免通风不良造成舍内氨气含量超标导致呼吸道问题的出现。此外,要及时清除粪便,打扫猪舍卫生,保证猪舍内环境清洁干燥。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建立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对进出猪场的车辆、人员、物料等进行严格消毒,定期开展场内灭鼠,灭蚊蝇活动,为后备母猪创造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保持其良好的生产和繁殖性能。

3)合理饲喂,适当运动。后备母猪的饲养一般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养人员要保障日常饲料、饮水供给充足,避免断水、断料情况的出现。同时注意观察饲料状况,发现霉变饲料后及时处理。为满足后备母猪的生长需求,提高生产性能,则必须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后备母猪培育期增加后备母猪饲料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含量,增大青绿饲料的饲喂量,限制能量摄入,避免出现体重过肥的现象。制定合理的饲喂方式,每天定时定量精细饲喂。对于体重超标的后备母猪进行限饲,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建立专门的活动场地,定时驱赶后备母猪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2 h 之内。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猪只肥胖,还可以改善后备母猪体质,促进生长发育[6]。

2.3 药物保健

合理的药物保健可以提高后备母猪的抗病能力,临床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避免链球菌、放线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可选择安全,低毒性的中药和西药进行猪只保健。净化后备母猪体内的病原含量,提高抗病力。为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在用药前针对本场内的流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高效的抗菌药物。也可适当选用微生态制剂及部分中成药进行猪群保健工作。

驱虫措施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驱虫药的使用是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广谱驱虫药物如伊维菌素,可通过内服、注射等方式给药,增强整体驱虫效果。资料显示,部分驱虫药有致畸作用,因此,驱虫工作应于怀孕前45 d 展开[7]。

2.4 后备母猪诱情和查情

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时间一般在4~5 月龄左右,此时尚未达到体成熟,此阶段不可以进行配种工作;第二、三次发情时间在7~8月龄,已达到体成熟,可以进行第一次配种。为刺激后备母猪尽早发情,提高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自5 月龄开始,每天选用性欲旺盛的种公猪进行诱情。在猪只采食半小时后,将种公猪驱赶到后备母猪栏与母猪进行充分身体接触,时间维持在20 min 之内,上午、下午各诱情一次。饲养人员可以对后备母猪进行压背刺激,但是要注意防止公猪爬跨,避免后备母猪在体成熟之前怀孕。每天、每栏进行查情,当后备母猪出现发情后按照周次分栏集中饲养,经过短期优饲再次出现发情现象后,便可进入配怀舍进行配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后备母猪进行饲养管理的时候,养殖人员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淘汰患有乳房炎、腿瘸等各类疾病的后备母猪,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明确具体管理思想,结合具体情况,采用高效针对性措施,为后备母猪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为广大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