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貉子黄脂肪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4-05-31

刘君华,刘宏,李镕男,王贵升

(1.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潍坊 262100;2.诸城市宏硕动物诊疗门诊部 山东潍坊 262200;3.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4.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省人畜共患病流调监测中心)济南 250100)

1 发病原因

1.1 饲料氧化酸败

主要是由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鱼、鸡、鸭骨架、屠宰场下脚料等)腐败变质或在冷库中存放超过6 个月以上,肉类中的脂肪氧化酸败引起。动物性脂肪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储存时由于与空气接触会不断发生氧化酸败,虽低温可以延缓氧化酸败的发生,但在储存条件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时更易氧化酸败、变黄,产生大量氢过氧化物,释放出霉败哈喇味,氢过氧化物则会对貉子的胃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貉子的胃肠炎。

1.2 VE 缺乏

VE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促进动物体新陈代谢,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速动物体内废物的排出,改善脂质的代谢[1,2]。VE 被貉子采食后在肠道水解游离吸收入血,可分布于全身,其中脂肪组织、骨骼肌、肝占总量的90%[3]。若饲料中长期缺乏VE 则导致貉子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加速氧化,引起貉子全身性脂肪变性;氧化酸败产生大量氢过氧化物,引起貉子肝、脾等内脏器官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形成黄脂肪病。

2 发病特点

首先,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每年的8—10 月,该时期为貉子快速增肥阶段,患病貉子多生长发育迅速、体格肥胖、食欲旺盛。其次,多发生于饲喂半个月以上眼观色泽发黄、氧化的高脂肪含量的动物性原料,或饲喂2~3 个月高脂肪含量的动物性原料时未及时按要求在饲料中添加VE 的养殖场。

3 临床症状

发病貉子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目光呆滞,被毛逆立,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一般不升高,不愿活动、喜卧,强行驱赶站立困难、步态蹒跚,运动失调或后肢麻痹瘫痪,口腔黏膜、眼部等处的可视黏膜黄染,腹部及会阴部尿道口处出现大面积的尿湿,最终发生痉挛,昏迷而死亡,死亡前排出红褐色尿液和黏稠煤焦油样黑色粪便,用手触摸死亡貉子的腹部和鼠蹊部(腹股沟部),则可发现皮下脂肪坚硬、缺乏弹性,呈片状或条块状。

4 病理变化

病死貉子尸体全身皮下脂肪组织严重黄染(如图1A、B 所示),并有渗出液;腹股沟部两侧脂肪坏死变性,呈结节状。心冠脂肪变黄;肝脏呈典型的脂肪肝综合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橘黄色(如图1C 所示),质地脆易破裂,切面浑浊多汁;胆囊内充满黄绿色胆汁;胃空虚,胃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有大量黑色黏液状内容物(如图1D 所示),严重者形成胃溃疡及胃穿孔;脾脏肿大质脆(如图1E 所示);肠系膜和大网膜脂肪变黄(如图1F 所示),肠道淋巴结肿大;肾脏皮质和髓质变黄。

图1 貉子黄脂肪病病理变化 A:全身性脂肪黄染;B:皮下脂肪黄染;C:肝脏肿大黄染 D:胃内有黑色黏液状内容物;E:脾脏肿大;F:肠系膜脂肪黄染

5 诊断与鉴别

发生黄脂肪病的脂肪有特殊的鱼腥味,取病变部位脂肪5~10 g,放置于100 mL 的烧杯中,加入生理盐水50 mL,酒精灯加热后颜色更加明显;实验室显微镜镜检可见脂肪组织间有类蜡质黄色颗粒。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为黄脂肪病。

5.1 与黄脂鉴别诊断

黄脂仅发生于皮下、肠系膜、大网膜、腹部脂肪呈黄色,且无异味,遇冷后黄色褪色。取腹部脂肪5~10 g,放置于100 mL 的烧杯中,加入生理盐水50 mL,酒精灯加热后又可恢复淡黄色。

5.2 与黄疸鉴别诊断

黄疸多发生于因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某些毒素中毒,不仅脂肪呈黄色,可视黏膜、各脏器器官、关节液等均呈黄色,接触空气氧化后颜色变深。取黄疸的脂肪5~10 g,放置于100 mL 的烧杯中,加入生理盐水50 mL,酒精灯加热后颜色减退,由橙色变为淡黄色;或使用硫酸法[4]鉴别,取黄疸脂肪10 g 加50%酒精100 mL 浸泡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20 滴浓硫酸,溶液出现绿色则为黄疸。

6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查找发病原因,及时更换腐败变质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并饲料中添加VE 及消炎药。

对于发病后的貉子全群可将药物拌料(按200 貉子计算剂量)饲喂。早上用药方案如下:茵陈蒿散250 g、无水葡萄糖400 g 拌料连续投喂7~15 d;10%阿莫西林100 g 拌料连续投喂5 d;晚上用药方案如下:VE 50 g、25%甘草多糖200 g、50%氯化胆碱400 g、无水葡萄糖400 g 拌料连续投喂7~15 d;亚硒酸钠1 g 拌料连续投喂7 d。

对于发病后不吃饲料的貉子可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使用复合VB 注射液每只貉子肌肉注射1~2 mL,1 次/d,连续注射5~6 d;亚硒酸钠VE 注射液,每只貉子肌肉注射0.3~0.5 mL,1 次/d,连续注射5~7 d。

7 预防措施

严格把控动物性饲料原料品质,对于腐败变质的饲料坚决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原料在冷库储存时间要求不得高于6 个月以上,若发现冷库中储存的动物性饲料原料表面颜色变黄时应禁止使用,虽然没有酸败的臭味,但是饲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变质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在配制貉子日粮时,应注意营养物质间的合理配比,饲料原料应多样化,防止饲料原料过于单一。适当控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原料(如鱼及鱼副产品、鸡肠、鸡架、猪板油、猪副产品等)的用量。一旦发病后应立即调整所使用的饲料,将饲料中腐败变质和氧化变色的原料停止使用,更换其他饲料原料,并减少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和植物油的添加量。

及时对全群进行检查,发现食欲不佳或不吃饲料的貉子进行逐个排查,可用手触摸腹部和鼠蹊部(腹股沟部)皮下脂肪有无变硬的现象,检测眼、口腔黏膜有无发黄;对发病貉子进行统一隔离饲养,饲喂单独饲料,搭配亚硒酸钠VE 和复合VB 进行注射治疗,二者早、晚各注射1 次。日常饲喂过程中,应按照要求在饲料中长期添加VE,以防止因VE 缺乏造成貉子黄脂肪病的发生。

夏季因天气炎热,饲料更易酸败变质,建议投喂方式为3~4次/d,并在饲料中增加VE 的添加量起到抗氧化的功效,降低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变质。为有效预防VE 的缺乏,日粮配比中的谷物性饲料可添加10%~15%的小麦胚芽。在每次投喂饲料前,把饲槽和笼具上面的剩余食物残渣清理洗刷干净,防止上一次投喂剩下的饲料变质影响下次投喂饲料的质量而引发本病。

每年的8—10 月份是貉子快速育肥的阶段,此时饲料中会大量添加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原料,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50%氯化胆碱100 g(可供200 只貉子使用),来提高动物肝脏利用脂肪酸的能力,防止脂肪在肝脏中过度沉积而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8 总结

貉子黄脂肪病多发生于快速育肥阶段的因饲喂氧化酸败的动物性饲料或VE 缺乏的体格肥胖、食欲旺盛的貉子,可引起貉子的死亡、饲料转化和生产性能降低,对毛皮动物养殖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影响。因此,要重视日常饲料的品质,严格把控饲料比例,及时治疗发病貉子,降低和控制貉子发生黄脂肪病的风险,不断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业的稳步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