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许声松
(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口 571199)
布鲁氏菌病是在养殖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本病的病原为布鲁氏菌,其不仅可以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发病,如猪、羊、牛等,还可以引起人的感染和发病。
2021 年11 月4 日,海南东方市某村有1 名村民确诊布鲁氏菌病,并送来该村采集的疑似羊布病阳性样品请求确诊。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驻东方市对该村的羊布病疫情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患病人员属贫困户,于2017 年领到种羊10 只,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将规模扩展到40 只,于2021 年10 月4 日将羊只全部销售。养殖人员于2021 年10 月5 日开始发病,于2021 年10 月28日经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该村共有山羊养殖户6 户,山羊养殖量为268 只,其中只有一家的种母羊出现流产的症状,其他家的羊均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根据《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8)中的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涉及有人员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针对养殖人员所在的村以及所在乡镇所属的其他自然村以及临近乡镇自然村。以自然村中所养殖的全部山羊为调查对象,对所养殖羊群进行抽检。
11 月5 日,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对感南村、感北村、感恩村和民兴村等村庄开展抽样监测。共有710 户、3,319 人,其中贫困户51户、194 人。现有养羊户6 户,存栏268 只,已抽样201 头份,67 只小羊羔因难以抽血未进行抽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121 头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阳性42 只。感城镇和板桥镇其他自然村山羊存栏量总共为1,355 只,本次抽检410 只,其中阳性数为69 只。
本次发病病人所在的自然村中山羊养殖户抽样调查结果,从268 只存栏山羊中抽检201 只,结果应用虎红平板试验检测阳性121 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阳性42 只。
在发病村附近的自然村中进行抽检,可见感城镇和板桥镇的5个村共有山羊数量为1,355 只,抽检410 只,结果阳性羊的数量为59 只。
表1 本次抽检的两个乡镇情况
对两个乡镇所有山羊养殖户进行抽检,可见在感城镇的阳性率稍高,达到16.32%,而板桥镇的阳性率也达到了15.38%。表明这两个乡镇中抽检羊群中布鲁氏菌病的携带率比较高。
11 月4 日,共设卡4 个,消毒场点9 个,并对村道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清理粪便等污染物15t。11 月5 日、11 月7 日,分别在感城镇和板桥镇发现疫情村开展扑杀、无害化处理与消毒工作,将全部病羊全部扑杀。而后应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对羊圈的圈舍以及圈舍内的物品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1]。而后要将羊舍空置3 个月,在饲养前再次进行消毒。
本地存在导致羊发病的一些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不改变,则很难能够将本病在本地区达到净化效果。易感动物依然存在,该村虽然已扑杀村内感染山羊,但这两个乡镇上还有养殖其他动物,这些动物均有易感性,如牛315 头,猪102 头,狗50 只。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3 头水牛感染布病,即使是扑杀这3 头水牛,其他牛感染布病的风险依然很高。而且受经济利益驱使,岛外羊走私入东方现象屡禁不止。扶贫羊的发放忽略了布病的防控。检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给牛羊布病流行创造条件。
针对本病的防控,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提升监管水平来达到减少和避免发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加强养殖户及周边环境的消毒灭源。养殖场内部和养殖场周边的环境中的病原是对养殖场威胁最大的,随时可以引起山羊的感染和发病。因此对这些地方的病原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场内外勤打扫,及时将其中的各种污染物清理出去,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其他污染物,这些物质很容易滋生病原,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其中滋生的病原会形成长期的潜在的传染源。因此,需要在养殖中及时将这些物质清理出去。在清理后最好能够对所清扫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这样预防疾病的效果更好。在养殖的过程中,消毒是重中之重,消毒工作不仅应当通过制定出定期消毒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在消毒前要注重消毒液的配制,应当按照说明配制合适比例的消毒液,避免浓度过高或者过低,这样均会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
本病的发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对传染源进行严格控制和无害化处理是控制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当有动物发病死亡,或者是有流产的胎儿、羊水以及其他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只有对这些带有病原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才能避免环境中长期有传染源的存在。
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对这些地区的重视,实行严格的监控。这样就可以对一些随意调动和购买羊只形成管控,减少羊只的随意流动,从而可以避免羊只携带有病原进入养殖场,使得病原在养殖场内出现扩散,造成疫情的发生。有时养殖场的不科学引种也会引发本病的病原进入养殖场内,造成疫情发生。这样通过遏制流通某种程度上能降低此病传入的可能。养殖场确实需要引进种羊,需要通过对所引进的种羊的养殖场所在地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其没有发生本病的疫情才可以考虑引种。而且在引种前要对引种的羊进行检疫,确定其不携带有特定病原才可以引进,引种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长距离运输,这样容易导致羊出现应激反应,从而使得羊体质下降,对病原的免疫力下降,容易遭受感染而引起发病。
对扑杀后的尸体以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通常是采用焚烧和深埋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发病羊所在的圈舍和场地以及用具等需要应用10%的石灰乳和2%氢氧化钠热溶液进行消毒[2],粪便等物质可以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杀灭。
增强群众布病防控的意识,一方面,借助多种宣传媒介,介绍牛羊布病造成的危害,普及相关布病防控的理论知识,增强群众防控布病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布病防控技术的培训力度,增强基层群众防范,重点还是做好堵、净、防、宣四方面工作,以遏制住布病的扩散和蔓延,确保牛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针对布鲁氏菌病,不仅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政府完善监管机制,通常是由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作为监管的主力,构建出全方位、可实施的监管机制[3]。在各个养殖场或者养殖户中实行健康档案制度,而且要对将要申办的大型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审批,而且要为羊群建立健康档案,将羊群进行调运、检测和检疫等工作的内容全部记录于档案中,以便于随时进行审查。针对散养户,应当采用宣传和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让养殖户了解到防疫的重要性,能够主动配合进行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监管。
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对养殖业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可导致养殖场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本病原可以感染人,造成人的发病,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对本病的防控必须要加以重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