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刘文光
(香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廊坊 065400)
猪肺疫由巴氏杆菌感染所引发,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是一种感染性强、致死率高的传染疾病。猪肺疫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无论什么气候都有可能发生巴氏杆菌感染,不过,炎热多雨的季节发生病菌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发生巴氏杆菌感染的病猪在临床上会表现出明显的败血症和呼吸道症状,外观上,病猪的咽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症状,所以猪肺疫又称“锁喉风”。当发现猪只有猪肺疫症状时,需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也是引发猪肺疫的病原体,它的菌体形态表现为两端钝圆、中部有凸起特征、无鞭毛和芽孢、单个菌体存在且没有运动能力。巴氏杆菌的毒力可根据菌体上的荚膜覆盖程度和边缘带的荧光反应判断,红黄光为高毒力毒株,橘红或者乳白色光为弱毒菌株,巴氏杆菌的生存能力不强,对烧碱溶液、漂白粉溶液、来苏尔等消毒剂非常敏感,大概使用1%~3%的消毒溶液便可杀灭巴氏杆菌。
巴氏杆菌的感染渠道以分泌物和排泄物为主,饲料、饲水是主要的感染源,但在特殊条件下,如圈舍通风情况不佳,舍内猪只过多,饲养密度高,这种情况会导致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上升,引发空气感染。巴氏杆菌的感染对象无差别性,不仅是家猪,鸡鸭牛羊等畜禽也有感染风险,因此混养的圈舍中巴氏杆菌感染率会更高。巴氏杆菌感染主要集中在仔猪和育肥猪上,成年家猪因为机体抗性,可以耐过,但依然存在传染的可能,因此对于成年家猪也必须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其隐性带毒。
猪肺疫通常有2~5d 的潜伏时间,如果不及早发现并进行处理,容易导致肺疫疾病扩散至整个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将猪肺疫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是三种病理类型中发病最快、病程最短的一种,一般1~2d 就会出现病症表现,比如病猪的体温飙升到40℃,病猪的食欲下降明显,咽喉出现肿块,可视黏膜发绀,病猪的颈、耳、腹等部位有大片红斑,用指压测试后皮肤红斑不会褪色,这种情况便是最急性型猪肺疫。急性型猪肺疫的临床表现不如最急性型猪肺疫直接,但体温和食欲也会有较为明显的异常,此外因为咽喉部位肿胀,病猪会出现偶发性、痉挛性的干咳,且在病程后期转变成湿咳,用听诊器听病猪的胸腔可以听见湿啰音和摩擦音,急性型猪肺疫的病程为5~7d,期间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则会导致病猪因为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慢性型猪肺疫是流行末期的疫病,症状表现较隐蔽,病猪在患病后会长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不时会发出咳嗽声,且鼻腔内会看见脓性分泌物,慢性型猪肺疫的致死率不高,但会导致病猪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故而也需要认真对待。
巴氏杆菌感染没有差别性,不管是家养还是野生,不管家禽的类别,只要存在接触,便可能引发感染,加上家禽隐性带毒的可能性,所以养殖场必须要遵循“全进全出”、“自繁自育”的养殖原则,养殖期间减少从外引种,且引入猪群必须先进行隔离观察,在经过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认猪只不存在疫病后才能混群饲养。
巴氏杆菌感染主要是饲料和饲水引发,但如果养殖密度过高,也会造成空气感染,因此猪群养殖时尽量要降低养殖密度,避免出现集中产热,同时加强舍内通风,让圈舍保持空气流通,以此降低空气感染的风险。喂食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干净整洁,已经出现霉变的饲料需要立刻抛弃,不能出于节约成本和猪只耐性强的侥幸心理将霉变食物给生猪采食。
另外,保证猪舍的卫生也有助于降低猪肺疫的发生率,养殖人员要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同时在舍内安装灭蚊灯、黑光灯等用以清除蚊虫,避免因昆虫吸血造成的病菌感染。养殖人员还需要定期为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可用猪巴氏杆菌病活疫苗按照每头1mL的量进行肌注免疫,接种之后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消炎药物,这些药物会和疫苗发生反应,产生免疫失败的风险。接种之后,养殖人员要加强喂食,补充生猪营养,同时监控生猪的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如果生猪发生猪肺疫,要及时隔离,并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后会出现药物残留,影响生猪的肉质,因此要按照休药期管理调节用药规律,否则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要防治猪肺疫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并及时对生猪进行接种免疫,以此保证猪群健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