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塞尼卡谷病毒的诊断及预防治疗

时间:2024-05-31

王增辉,王洪亮

(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2200)

猪塞尼卡谷病毒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目前主要在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各国发生,并呈现蔓延的趋势。近些年来,在我国不同省份业也相继出现该病的发生,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关注。由于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猪的致死率不高,但严重降低了猪的生产性能,降低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该病毒病,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和诊断治疗。

1 流行病学

猪塞尼卡谷病毒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秋季节属于高发季节。在养猪生产上,患病猪以及临床上亚健康感染猪都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染源,病猪口腔部、唇部以及蹄部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疱,水疱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水疱的破裂极其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该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等方式都能进行传播感染。塞尼卡谷病毒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根据杭柏林等[1]研究表明,病毒可以在尿液中进行传播,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为猪提供一个健康卫生的生产环境。此外,牛和老鼠的血型检验中存在该病毒的中和抗体,因此牛和老鼠被认为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要禁止以上两种动物的出现,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在野外养殖要禁止老鼠出现,防止老鼠通过粪便和接触饲料造成该疾病的扩散,加速疾病的传播。在猪生产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猪都会发病,但母猪的发病率最高,高达70%以上,但死亡率低,且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自愈。塞尼卡谷病毒对仔猪的影响最大,仔猪感染该疾病会呈现出急性发病的症状,1~3 日龄的仔猪感染该病,其死亡率能够达到30%~70%以上,4~7 日龄仔猪感染,该疾病死亡率达到30%左右,可见其病对仔猪的影响巨大。

2 临床症状

病猪感染塞尼卡谷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4~5d 左右的时间,感染该病后,发病症状通常呈不同程度的水疱症状。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皆可能发生该病,母猪以及公猪的口鼻吻和口腔黏膜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样的囊疱,在蹄部出现发红发烫,呈溃烂糜烂状。成年猪一般表现出亚临床感染,该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会导致整个猪群出现严重的传染,严重降低猪群的生产性能。成年患病猪染病在一段时间后便会治愈,但感染急性塞尼卡谷病毒会导致各阶段猪只出现颇行、难以行走等现象。个别感染严重的猪,会出现浆液纤维素性腹膜炎、心包炎等现象发生。由于猪塞尼卡谷病毒呈系统性发病,因此在发病的一段时间内,成年猪常会出现停止走动、厌食、嗜睡、体表发热等现象,发热温度会达到39~40.5℃,最高可达41℃,严重影响采食。其症状持续长达3~10d 左右。成年猪只感染此病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愈,但新生仔猪感染此病后会出现死亡率显著升高,在感染初期会出现虚弱、嗜睡、不愿吸乳、拒绝走动、趴卧等现象,后期出现急性发病,导致仔猪出现死亡,死亡率可以达到30%~70%。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死亡发病仔猪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在其肾脏部位有出血,在仔猪的舌、口、鼻吻、蹄等部位都出现溃疡。塞尼卡谷病毒在猪群中流行一段时间,发病约在4~5 个月左右的时间,几乎不会再有新例发生,但对于仔猪的死亡率仍然没有降低,仍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3 预防和治疗措施

塞尼卡谷病毒病和猪瘟、口蹄疫不同,后两种病对猪具有明显的危险性,属于我国规划的一类疾病,一经发现需要立即扑杀,塞尼卡谷病毒病致死率不高,但是该病具有严重的传染性,虽然大部分成年猪只感染后的几个月内能够有效地自愈,但是对仔猪造成严重的致死率,且因生产上没有相对应的疫苗治疗,极易被人忽略该病毒病,该病还没有列入我国检疫动物的疫病名录之中,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更加的重视对该病的关注。

3.1 有效的预防措施

3.1.1 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由于塞尼卡谷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够迅速传染健康猪。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便会呈暴发性感染,会出现猪群呈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在生产中如果发现出现感染塞尼卡谷病毒的猪需要及时的控制,立即进行隔离,保证健康猪群的生产安全。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保证猪舍的饲养环境干净、整洁和卫生是有效防止塞尼卡谷病毒病的手段之一。该病毒对仔猪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引起死亡。因此要加大对仔猪舍的卫生管理能力和疫病防疫能力,该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国内外的引种造成病毒传播扩散。对引进猪只进行具体的调查和严格的隔离饲养,在确保猪隔离超过30d,血清检验正常后的前提下,才可以投入到生产使用。对病死猪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该病毒进一步地扩散传播。

3.1.2 控制好饮水和饲料安全猪塞尼卡谷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存活时间长,且在恶劣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塞尼卡谷病毒能够在粪便中、尿液以及污水中存活较长时间。因此,猪场一经确认发生猪塞尼卡谷病毒病,要进行严格消毒工作。该病毒可以通过病猪的水疱破裂释放,污染水源和饲料造成病毒扩散传播,因此感染该病的猪舍水源需要进行彻底消毒后再重新使用,在生产中禁止饲喂含有发霉的饲料,一经发现饲料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换料,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得猪群出现扩大感染。在猪场发病地区需要严格划分疫点和疫区。外来人员和来往车辆及时进行严格的消毒,才能进入猪舍,避免造成猪塞尼卡谷病毒病的传播。

3.2 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对于猪塞尼卡谷病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疫苗免疫,虽然我国在不断的研究该病毒的相关疫苗,并取得了一些胜利,发现了猪只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中和抗体,但在该阶段仍然没有可以商品化使用的疫苗,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以防治相结合。对于该病的研究,主要参照口蹄疫病毒的预防治疗,重视日常的防蚊灭鼠工作,主要从切断感染源等途径避免该病的发生,虽然该病对于成年猪没有致死性,但对仔猪造成严重伤亡危害。一旦某一个地区发生该病毒,将会造成该省份猪场大面积传染,因此生产上发现该病毒的出现,需要及时的进行上报相关部门制定对策进行应对。

根据张振庭[2]的研究表明,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以减少水疱的发生、破裂和溃疡等,可以在肌肉中注射头孢噻呋钠注射液,1 次/d,连续注射3d,能够减少水疱的发生,如果在口鼻、蹄部等位置出现溃烂等现象,可以使用一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之后涂上碘甘油,减少溃烂,1 次/d 即可。此外,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营养物质来增加猪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根据樊晓旭[3]等研究报道表明:如果某地区发生该疾病,一旦确诊猪塞尼卡谷病毒,需要立即进行上报,对于发病仔猪进行严格的封锁或扑杀等措施,划分疫区进行封锁,严禁疫情扩散,降低该病在猪生产上造成的损失。

4 小结

塞尼卡谷病毒在猪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危害,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仔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的降低了畜牧生产效率,提高了养殖成本。生产上发生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本文主要从塞尼卡谷病毒在猪生产上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预防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养猪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