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李达 *,代振江,冯文武,李俊,张玲莉,卢志远,王琦,肖图雄,陈巧利,谢景超
(1.贵阳黔灵山公园动物园贵阳 550001;2.贵州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贵阳 550000;3.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贵阳 550021)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目前,通过人为干扰对大熊猫的应激影响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受到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应激反应,通过大熊猫的行为和身体中的类固醇表现出来。综合研究结果,本次试验内容为:贵阳市某大熊猫馆的游客人流量变化对大熊猫的应激影响程度,人流量较大就意味着噪音较大。因此,笔者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国庆节”及前后一周时间进行观察研究,明确大熊猫的应激反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给它们带来了压力影响,他们生存的条件越好,就代表着生存环境压力越小。大熊猫自身的内分泌水平变化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噪音作为圈养大熊猫生存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因素,研究游客的噪音是否影响大熊猫的应激反应,以及全方面了解引发大熊猫产生应激反应的直接因素。
本次研究对象为动物园大熊猫馆的2 只大熊猫。他们的活动场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地,检测噪音的地点为大熊猫室外活动场所中人流量较大的参观平台上,在室内活动场所进行粪便样品采集工作。
假期前一天游客数量约为4,947 人,在节假日期间上升至约23,671 人,假期后降至约5,543 人。十一假期第一天人流量就达到了13,000 人,是节前的2.63 倍,第四天达到了35,078 人,为节前的7.09 倍,最后一天接近平时人流量,约为7726 人。
假期前噪声声级为57.9dB,十一假期则为64.8dB,节后为56.7dB。假期第一天比之前有所上升,为62.8dB,第四天达到峰值为69.0dB,假期最后一天为57.5dB,与节前相同。
图1 游客量与时间变化关系
图2 噪声随时间变化
由于“十一”假期的人流量增大,园区的噪音也上涨到一定程度,导致了大熊猫产生了一定应激反应,他们不停的在园区来来回回踱步。因为狭小单调的生活环境和噪音过大的生活环境,熊猫也像人一样产生了心理问题,感到无助和无聊,于是表现出刻板行为。
“十一”假期期间定时收集大熊猫的粪便,并且将粪便中的皮质醇数据统一为每克干粪中所含的激素量。并利用图表分别将大熊猫粪便中的皮质醇含量与人流量进行分析。
图3 “十一”黄金周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皮质醇与时间变化关系
根据结果可知,随着10 月1 日的游客数量增大,大熊猫的皮质醇均在10 月2 日出现明显的上升。并且在10 月5 日人流量再次反弹升高时,皮质醇又出现了一个高峰。这些都表明了人流量的增大会对大熊猫造成一定的干扰,站在内分泌的视角上,人为干扰对大熊猫造成的刺激是比较大的。
由于动物园局限性,圈养大熊猫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大大减少了自然生存环境,导致圈养大熊猫不能展现自然的行为能力,由于各个地方不同,所以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不能与自然环境相提并论。动物园动物展区的目的是接待游客,对游客进行知识科普,但是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受到游客参观行为的影响,同时展区的建筑外皮对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也产生了影响。
由于活动空间的限制,单一的生活环境、游客参观等因素,圈养大熊猫产生许多压力,这些压力是圈养大熊猫产生刻板行为的原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圈养大熊猫会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行为,游客的挑逗、砸窗、挑衅等行为会让大熊猫的情绪极不稳定,噪音过大也会促使大熊猫的应激反应更加剧烈明显。另外,对圈养大熊猫的日常养护行为,比如喂食、治疗、圈舍清洁消毒工作等,产生的气味或噪音,也极其容易引起大熊猫的焦虑,尤其是对大熊猫进行麻醉工作时,它们会出现害怕、精神紧张等剧烈应激反应,圈养大熊猫的发情刺激也能引发应激反应。
野生大熊猫在野外的生存中适应了环境,具备一定的生存手段。野生大熊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取决于年龄、性别、能力等因素,年龄越小,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应激反应越强烈。在人工圈养的情况下,大熊猫受到外界人为因素的干扰过大时,还处于哺乳期的大熊猫就会异常躁动,时常叼着或抱着幼崽来回走动,这也增加了幼崽掉落受伤的危险,对幼崽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
1)改变动物园传统的参观方式,大力提倡新型参观模式,减少游客参观的痕迹,帮助游客融入到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里。利用隐蔽的隔离屏障,模拟生态进行设计,结合宣传动画、实现遮挡的参观方式来减少游客数量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影响。改变以往直接参观的方式,利用游客和大熊猫进行空间互换,游客作为大熊猫参观的对象,减少游客的参观行为对大熊猫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干扰,有效的避免大熊猫因为游客参观表现出应激反应。
2)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属于人造的生存空间,一般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室外环境利用简单的树木和基础的设施搭建完成,然后室内的圈舍环境是人为建造,所以圈舍的墙体外表皮会对圈养大熊猫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应该弱化圈舍的外表皮,根据室外环境建设具有绿化的立体生存空间。
在游客参观圈养大熊猫时,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在墙上粘贴文明参观用语,如保持安静,禁止吵闹喧哗、禁止敲击玻璃,调戏恐吓大熊猫、禁止向圈舍内丢弃杂物等行为,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降低人流量,减少噪音对大熊猫产生刺激,使大熊猫的应激压力适当进行缓解,保护大熊猫正常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减少大熊猫的应激反应。在建造大熊猫场馆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气味、噪音以及人流量对圈养大熊猫的影响。
圈养大熊猫处于应激状态时,免疫系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增加,这样就形成了营养物质匮乏,免疫系统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圈养大熊猫在发生应激反应后,饲养员需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营养补充,在饲料中加入极易缺乏的营养元素加以调控,其中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都属于微量元素。
大熊猫处于应激状态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大熊猫自身的体质比较弱,免疫能力差,身体的能量储备不足,当应激反应发生时,对病毒细菌没有抵抗力,增加了圈养大熊猫生病甚至死亡的风险。所以,应该重视圈养大熊猫的健康情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发生应激反应时的能量存储。另外在大熊猫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应该重视“爱心饲养”;与大熊猫培养一定感情基础,尝试展开交流,饲养员对大熊猫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渐渐搭建饲养员和大熊猫之间信任的桥梁,减少大熊猫因为圈养而产生的忧虑和烦躁,避免产生应激反应。
判断圈养大熊猫的应激反应主要可以从旅游景区的噪音入手。旅游景区的噪音大部分来自游客的声音,游客的数量直接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产生的噪音强弱。
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相关动物学家提出,圈养动物的压力来源是不一样的,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产生的,包括圈养动物活动区域、与人类进行接触等都会引起圈养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然而圈养大熊猫的应激反应主要是由温度、游客数量、噪音等干扰影响,由此可见景区游客数量已经对圈养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大熊猫降低行为的多样性原因跟景区游客数量增多有着很大的关系,玩耍行为、觅食行为、探究行为等弹性行为影响更加明显。所以,在饲养大熊猫时应该适当的减少游客的数量,尤其是对节假日期间的人流量进行管控,有效降低噪音对大熊猫产生的影响,避免大熊猫产生应激反应,提高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