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王正福
摘要: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是仔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暴发流行的两类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掌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实际发生动态,除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之外,在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前,还应该提前采取药物进行针对性预防,注重提高仔猪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养殖安全。本文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防治措施
近些年,猪传染性胃肠炎已经成为很多养殖场和养殖户长期困扰的问题。由于该种疾病和很多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的症状十分相似,养殖人员在进行疾病防控过程中,经常将病毒性疾病作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进行防控,造成防治效果低下,防治方案缺乏针对性。所以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安全,就需要加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针对性防护,确保早发现早处理,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 流行特点
最近几年,通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总结,能够发现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流行,但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该类疾病的传播流行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每年的冬春季节是该种疾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夏秋季节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不利于病毒的繁殖传播,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1]。不同年龄的猪对病毒均具有很强的易感性,但是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很大差异性。感染病毒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严重,并且病毒的潜伏期最短,新生仔猪受到病毒感染之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时高达100%。发病后仔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情况,腹泻物和呕吐物当中就会携带有大量的病毒,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环境实现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2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年龄较小的猪群受到病毒侵染的24h之内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平均潜伏期在2~4d。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原侵染之后,大多表现为突然发病,先是出现呕吐现象,体温升高到39℃,呕吐物呈现黄色黏稠状,在呕吐物当中夹杂有很多没有消化的乳块,有特殊的酸臭气味[2]。患病猪的呕吐症状大多发生在每次吃乳之后,随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腹泻出现之后,体温下降到正常,患病猪排出水样腹泻物,喷射而出。病情加重之后,仔猪不能够自主控制排便,一边走一边排泄粪便,颜色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有时粪便当中也能够看到大量没有消化的乳块存在。由于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在临床症状出现3~5d之后发病,猪身体迅速消瘦,体重下降明显,生长发育明显不良,猪毛逆向生长,杂乱无光,停止吃奶,全身肌肉震颤,饮水欲望显著增加。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5~6d之后,因为机体脱水衰竭而死。而某些年龄相对较大的猪群虽然能够恢复健康,但是恢复健康之后表现为预后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会停止生长,使得养殖场的仔猪淘汰率显著升高。成年阶段的猪感染病毒之后,大多会出现轻微的呕吐症状,排出稀软的粪便,哺乳仔猪除了出现腹泻症状之外,还会表现为乳房肿胀,泌乳量下降,一般症状出现7~10d左右,就能够恢复健康,泌乳机能能够完全恢复,不会受到影响。
3 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病例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病变位置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大多数病例机体严重脱水,皮下脂肪消失,体表皮肤苍白、无光泽、失去血色。胃肠道的病变最为明显。大多数病死猪的尸体脱水明显,眼球向内凹陷,皮肤失去弹性,粗糙不堪,后躯肢体的皮肤被粪便严重污染。胃肠道黏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病变和卡他性炎症病变,胃底部的黏膜存在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大弯处的黏膜能够看到很多黄豆大小或者鸡蛋大小的溃疡病灶,肠道内容物呈现黄绿色或者灰白色,夹杂有很多气泡或者凝血块。小肠壁松弛不堪,质地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3]。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浑浊现象,脂肪变性,并且在肾脏当中能够看到大量的尿酸盐沉积。
4 科学防治
结合整体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但需要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的鉴别诊断,采集患病猪的新鲜血液进行荧光抗体检测判定是哪种病毒感染。目前传染性胃肠炎还没有特效药物,只能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要缓解患病猪的脱水症状,缓解酸中毒,预防继发感染。饲料当中添加黄芪多糖起到抗病毒、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对于呕吐症状的患者猪可以每头肌肉注射VB1 5mL,VB6 4mL,2次/d,连续使用3d,同时在饮用水当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病情严重,脱水明显的患病猪可以口服补液盐。预防酸中毒,每次口服5%的碳酸氢钠200mL,直到临床症状消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类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方法。母猪在临产前30d可以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进行肌肉注射,每头猪使用4mL,仔猪断奶7d内注射一次上述疫苗,每次使用1mL, 体重25kg以下仔猪注射1mL,25~50kg育成猪2mL,50kg以上成猪4mL,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应该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养殖管理,减少养殖场的各种应激刺激,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应该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确保仔猪出生之后能够尽快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同时应该密切监测猪群的生长情况,饮水情况,排泄情况,一旦出现疑似发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生猪养殖领域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播速度较快的病毒类传染性疾病。养殖场存在诸多应激因素,仔猪出生之后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普遍较差,猪群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冷应激刺激,抗病能力低下之后,就会给病毒的侵染传播繁殖提供条件。结合该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和流行季节,就需要在冬春季节加强针对性的防控,一方面应该强化卫生消毒,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推行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避免受到外来病源的侵染。
参考文献:
[1] 何江涛.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3,(5):120.
[2] 秦秀君.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J].新農业,2016,(15):29.
[3] 郭改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9):9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