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例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4-05-31

马银泉

摘要: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C.chauvoei)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本地散养牛户中时有发生,如治疗不及时,将给养牛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大通县黄家寨镇某养牛户饲养的牛感染本病后,通过及时诊治,有效控制疫情的情况进行介绍,以供基层兽医人员参阅。

关键词:牛;气肿疽;诊断;防治

2017年7月26日,笔者接到大通县黄家寨镇某养牛户的求诊。主诉:牛场饲养肉牛150余头,有20余头5月龄到4岁的牛突然发病,病牛不吃草、精神颓废,卧地不起或跛行,其中有3头病牛已经死亡。

1临诊症状

经现场勘查,发现病牛食欲下降,体温达41.5~42℃,反刍减少或停止,跛行,部分病牛卧地不起,肌肉丰满部位(胸部、腰部、臀部和股部)出现气性肿胀,指压有捻发音,伴有酸臭气体产生。切开肿胀部位,可见有泡沫状液体流出,呈暗红色,局部淋巴结肿大;伴随病情的加重发展,病牛呼吸极度困难,结膜发绀,脉搏快而弱,最终体温下降,衰竭而亡。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d,病程为1~3d。

2剖检病变

病死牛尸体由于快速腐败而出现高度膨胀,泡沫血样液体从天然孔流出;患部肌肉呈黑红色,肌纤维间充满气体,产生空隙,气性肿胀、出血性炎症显著;局部淋巴结肿胀、出血;皮下组织有胶冻样物呈红黄色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呈暗红色肾脏和肝脏肿大呈暗黑色,脾脏充血;其他器官有坏死灶或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

3诊断

3.1诊断要点

通过典型临诊症状(肌肉丰满处发生肿胀,触诊有捻发音)、剖检病变(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伴有酸臭暗红色液体流出),能够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病。

3.2实验室检测

无菌采集病死牛肿胀部位的水肿液、肌肉和肝脏等作为病料,制成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镜检能够观察到兩端钝圆、具有运动性、有鞭毛以及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粗大杆菌。

3.3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要同牛恶性水肿、牛巴氏杆菌和牛炭疽等病做好鉴别诊断工作:①牛恶性水肿病:该病发生在病牛的皮下与部位不定,且没有气体产生,肌肉切面亦无海绵状病变;②牛巴氏杆菌病:病畜发病部位常集中在颈部和咽喉,出现咳嗽、喘气症状,并流出浆液性鼻液,无捻发音;③牛炭疽:病牛局部产生炎性肿胀,病死牛有黑色血液从天然孔流出,血液凝固不良。该病没有捻发音、无气体,属于水肿性肿胀。

4治疗方案.

4.1早期治疗

对病畜肌肉注射200~300万IU青霉素,2次/d,并在局部肿胀部分点注射0.25%普鲁卡因,后期需要快速切开肿胀部,将渗出液、腐败组织清除,使用3%双氧水冲洗后撒布磺胺粉。并且视病牛病情,实施强心补液治疗,一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500mL+10%VC50mL,2次/d,连用3~4d。

4.2中药方剂

生姜20g、黄连30g、土大黄、夏枯草、苦胆草、金钱草、马鞭草各50g、刺黄连、三颗针各10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2次/d,连用3~5d,效果良好。

通过上述方案治疗3d后,除一头重症病畜死亡外,其余病牛体温、食欲逐步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再用药2d后,病牛全部治愈,有效控制了该牛场疫病的扩散。

5预防措施

牛气肿疽多发于炎热干燥的季节,呈急性经过,病死率高,为此需要日常做好防控措施,以避免财产损失。

1)定期对牛舍及饲具进行彻底消毒,定期驱虫,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注重日常饲养,提高牛群机体抗病力。

2)使用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控牛气肿疽病的关键措施,本病流行地区可在每年春季免疫接种气肿疽灭活疫苗,无论牛只大小,每头一律皮下注射5mL,免疫期为6个月。

6小结与讨论

1)牛气肿疽病多在老疫区呈地方性流行,以1~2岁牛多发;病牛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病菌污染的土壤、饮水和饲料均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此外,本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春、夏季放牧,特别是炎热干旱时节极易发生,这与蚊蝇活动密切相关。

2)牛气肿疽病的病原是气肿疽梭菌,该菌的繁殖体对外界环境没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消毒药剂于10~20min能够将其灭活,因此,一旦发生本病,要及早隔离治疗,其它牛紧急接种气肿疽灭活疫苗,牛舍及饲具采用10%漂白粉水消毒,病死畜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扩大和蔓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