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例的鉴定分析探讨

时间:2024-05-31

梁均田

摘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共同感染后引起的,可导致猪的面部骨骼变形,主要体现在鼻甲骨发生萎缩和变形,使得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降低猪场经济效益。本次通过日照市岚山区某猪场发生疾病的实例,经过临床特点、病理变化、疾病诊断和防治方面的研究,最终确定病猪发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经治疗病猪已全部痊愈。希望通过对本病的分析探讨可以为广大猪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1发病情况

2017年9月16日,日照市岚山区某猪场150多头猪发生疾病,该养殖场共有商品猪580头,本次发生疾病的多集中于2~5月龄的猪。而且发病猪还在不断地增多中,养殖场兽医通过对疾病的了解、总结和分析如下。

2临床症状

猪场发病的病猪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主要为不断地咳嗽,甚至是气喘和呼吸困难,还伴有流鼻涕和打喷嚏的症状。常常是鼻部异常瘙痒,不断地拿鼻子去拱墙和拱地。鼻腔流出浆液性或黏脓性的分泌物。有的出现异常行为,如奔跑和不断摇头的行为。猪场的病猪有几头出现自己痊愈的情况,大多数的病猪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情在逐渐加重,面部也出现变形。鼻甲骨萎缩,鼻子变歪和变短,两眼之间的距离变小,头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病猪出现脑炎的表现后死亡。病猪一般不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到死亡病猪的病变多在鼻腔内和周围的组织内。表现为鼻腔内的软骨和鼻甲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萎缩,有的是软化。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部位的形变最为严重。有的病猪的鼻甲骨已经找不到了,鼻腔的中隔部位发生形变而弯曲。也有病死猪失去下鼻甲骨,在鼻腔的外侧壁上仅有一小块黏膜皱褶。黏膜变得苍白和水肿,也有部分黏膜出现充血状况,比如窦黏膜。也有病死猪剖检可以见到筛骨内有大量的黏脓性的物质。

4疾病诊断

由于本病的发病特征较为明显,所以根据发病时表现出的面部和鼻部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时见到的主要病变在鼻腔的情况即可以做出诊断,确定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5疾病治疗

对于已发病的猪及时进行隔离处理,以免影响到整群的猪发病。并在隔离后及时对猪场和猪舍内进行带猪消毒,彻底消灭环境中的微生物,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避免健康猪受到传染而发病。对隔离的病猪中发病比较严重的使用肌内注射卡那霉素和磺胺嘧啶,分左右注射。发病不严重的采用拌料的方式给药,在病猪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剂量为30mg/(kg·bw),饲喂10d。对鼻部症状明显的病猪使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其鼻腔,起到消毒作用。使用本方案進行治疗后病猪大多恢复健康,只有个别鼻甲骨和面部变形的病猪难以恢复如初。

6注重预防

本病没有合适的疫苗可以使用,一般在预防本病上采用的是药物。但控制病原的传播还应该注重引种的问题,这是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要关注的点。

6.1引种检疫

在引种时应该注意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而且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注意引种的猪场有无相应的疾病史。在引种到猪场后应进行隔离饲养,直到1月以后如果并未出现任何病症即可混群饲养。如果养殖场有条件,最好自繁自养。

6.2药物预防

由于猪多在2~5月龄内最易感,所以应该在断奶后在仔猪的饲料中拌药预防本病的发生,一般是使用土霉素,按照每公斤体重饲喂30mg的量进行拌料,一般拌料20d左右。也可以在母猪分娩前后使用土霉素进行拌料饲喂母猪。

7结语

本病最初发生于德国,后来由于我国在国外引进“约克猪”导致疾病传播进我国,最早在1946年有报道发生,后来全国各地均开始报道发生此病。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败血波氏杆菌这两种病原菌共同感染后导致的以鼻甲骨变形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感染后一般呈现慢性经过,但主要是能够持续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多是散发或地方性的流行,对猪场和养猪业的影响较大,必须紧密关注。本次猪场发病主要是在饲养管理方面不到位,引起猪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而发病。最初发病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导致疾病发展严重后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这就给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敲醒警钟,应该在饲养过程中随时注意猪的健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