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王海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商品市场日渐繁荣、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养殖企业和新型禽类加工合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兴起,其饲养技术一流,管理模式新颖且更为科学合理,对传统肉鸡饲养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导致其市场认可度下降,严重影响其养殖效益。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养殖业要增强其竞争力,必须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肉鸡疾病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其经济效益。本文探讨现代肉鸡疾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及饲养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1.发病原因
从饲养管理层面来看,冬季气候寒冷时,养殖户通常使用煤炭为育雏舍加温,此时如烟道不畅,可出现呛风倒烟等现象,如不及时通风换气,势必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不及时清理病鸡舍内的垫料、饲料、粪便等含氮有机物可导致氨气分解增多,氨气浓度升高,进而引发中毒,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口流唾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不定期对食槽、注射器、饮水器、笼网、运输车等设备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可导致鸡只感染或新进鸡发病;如病鸡或淘汰鸡舍未严格消毒或处理不当,某些患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败血霉形体病等)的病鸡可通过咳嗽、甩鼻等方式将病原体传入空气中,进而导致健康鸡只感染。从鸡舍选址和建设层面来看,如鸡舍靠近生活区,或建在交通要道附近,鸡舍过于密集,可为相关疾病传播创造便利,极易发生各种疾病。从疾病控制层面来看,受病毒株变异、病原毒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免疫失效或疾病的病理变化、症状出现新特点,给疾病防治带来困难。此外,在浓度且作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可有效破坏细菌结构进而发挥杀菌左右,但不具备上述条件时细菌通常会处于假死或半致死状态,进而产生耐药性,大肠杆菌即是此类细菌的典型代表之一。
2.临床症状
肉鸡患有传染性鼻炎时其鼻液可由稀薄渐渐变浓,散发出臭味,干后位淡黄色结痂,此外还有啰音、打喷嚏、流泪、眼结膜发炎、眼皮肿胀、气管和喉头呈灰红色且有黏液。因沙门氏菌引发的鸡白痢严重危害雏鸡健康,其中3日龄之后死亡率明显增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时,病鸡通常有双翅开张、羽毛松乱、尖叫、腹部呈规律性收缩、呼吸困难、肝门出现白色浆糊样粪便等症状。肉鸡患有大肠杆菌病时多有哕音、呼吸困难、咳嗽、黏膜发绀等呼吸道症状,而患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则有咳嗽、打喷嚏、哕音、张口喘气、流鼻涕等主要症状,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常有喘气、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样渗出物等症状,患有禽流感时通常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哕音、眼睑浮肿等症状。此外,曲霉菌病以雏鸡为主要发病群体,可见伸颈张口、呼吸困难、下眼睑出现干酪样物甚至因此而失明等症状;患新城疫时可有气管哕音、呼吸困难、甩鼻液、打喷嚏、肉髯发绀、全身黏膜出血等症状。
3.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定期针对鸡舍、饮水等进行严格消毒,尤其是进雏之前要彻底消毒;饲养人员进出鸡舍必须换上鞋帽、按规定穿工作服,严禁其他人员参观和乱串。相邻鸡舍发病时每日应带鸡消毒1次,每周对环境消毒2次。每天对相关用具进行消毒,然后晾干后待用。杜绝犬、猫、老鼠等传染源,粪便等作无害化处理;合理选址,鸡舍布局合理,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温湿度、光照及通风条件,提供优质饲料和充足卫生的饮水等。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可视情况需要做抗体检测,做到合理免疫。通常来说,在免疫接种前后3~5 d应停用磺胺类、抗菌或抗病毒药物,在饲喂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剂。
冬、春季节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高,可给予vC、vE、强力鱼肝油以增强其免疫能力。在饲养过程中适量投放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噻呋等药物进行预防,可降低大肠杆菌、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率。如已确诊为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应紧急接种疫苗,同时将抗应激药物、vC、vE、电解质等添加入饮水和饲料中。如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应选用敏感抗菌药,以1周为一个疗程投药,并使用多种药物交替治疗,以免出现耐药性。(编辑:赵晓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