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圆环病毒与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时间:2024-05-31

刘涛,王瑞,温新杰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确山县畜牧局河南驻马店463200)

猪圆环病毒与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刘涛1,王瑞1,温新杰2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确山县畜牧局河南驻马店463200)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工作,确定一例由猪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病例,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案。

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PCR

2015年1月,驻马店市确山县某猪场持续发生以发热、体表出现弥漫性皮肤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猪场按按常规解热及抗生素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经筛选敏感药物以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

1 发病情况

2015年1月初,驻马店确山县某规模化猪场育肥猪持续发生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体表出现弥漫性出血为特征的疫病,猪场先后按多家饲料公司、兽药厂技术员推荐的治疗药物和控制方案进行处理,用过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氟苯尼考、洁霉素、黄芪多糖等药物,用药后效果不明显,该病发病率达10%以上,病死率达90%。

2 临床表现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5℃,呼吸困难,喘气明显,耳根、颈部、背部,胸前、腹壁和四肢内侧等处,出现鲜红色充血区,病程长者中心部位形成黑褐色痂皮(见图1、图2)。

3 剖检变化

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切面出血或灰白色;肺脏膨胀,质地实变,表面有灰白色斑块。肾脏肿大变形,呈土黄色,被膜剥离后可见肾表面有暗红色出血点(见图3)。肝脏肿大黄染,胆囊充盈(见图4)。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诊断

4.1.1 直接涂片观察

无菌取病猪的脾、肺、肾脏、淋巴结、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有革兰氏阳性细长杆菌和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4.1.2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剖检病猪的脾、肺和肾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在37℃培养24 h后在平板上可见到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的白色菌落,一种在血平板上不溶血,另一种有不完全溶血现象(见图5、图7)。经染色镜检后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细小杆菌和两端钝圆球杆菌,经生化鉴定为丹毒丝菌和巴氏杆菌[1-2](见图6、图8)。

4.1.3 动物试验

取脾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用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以0.2 mL经皮下接种小鼠2只,在接种后3 d,试验小鼠2只均发生死亡。从其心血和肾脏中检出红斑丹毒丝菌和巴氏杆菌。

4.2 药敏试验

将两种细菌液分别涂布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以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药物包括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等13种。结果表明,丹毒丝菌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高度敏感,巴氏杆菌对阿莫西林高度敏感。

4.3 病毒的检测

4.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猪圆环病毒引物。上游引物:5'-GTTATGGTATGGCGGGAGG-3';下游引物:5'-CCGCTCTGTGCCCTTTGA-3'。引物扩增特异性目的片段,出现189 bp大小条带判断为PCV2阳性。

4.3.2 DNA的提取

按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纯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病料组织中DNA提取及纯化。

4.3.3 PCV2检测方法的建立

2×MasterMix 12.5 μL,PRV上游和下游引物各2 μL,DNA模板8.5 μL。95℃预变性5 min,然后95℃变性30 s,53℃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4.3.4 PCR检测结果(见图9)

图9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

根据以上临诊断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猪场发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丹毒及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5 控制措施

1)发病猪只,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和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大群添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恩诺沙星粉剂。对病情较重的猪只可用5%葡萄糖加VC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3]。

2)平时应坚持定期对圈舍四周、地面、用具进行消毒。

3)做好保温与通风干燥工作。

4)做好猪群圆环疫苗免疫工作。

6 小结

我国许多养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猪病非常复杂,以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主,猪场滥用抗生素导致许多病原性细菌已产生广泛耐药性,发病后用药效果不理想。诊断猪病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进行综合判定才能确诊,否则只会误诊和漏诊,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和加大损失。本次疫情通过全面诊断尤其是借助实验室检测技术,判断发病原因为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丹毒及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我国由郎洪武等于2001年首次报道从猪群中分离到了PCV-2以来,近几年来由于圆环病毒在猪场阳性感染率的持续升高,导致一些生产条件一般,同时疫苗与饲料更迭频繁的猪场内部猪病发病复杂化。如同此次病例,由于猪群免疫力下降,内源性细菌—巴氏杆菌通过释放皮肤坏死毒素加之丹毒丝菌产生大量的神经氨酸酶,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升高,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在临床上表现出皮肤弥漫性出血征。

周绪斌等于2009年报道了中国10个省市36个规模化猪场猪丹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母猪胎次越高阳性率越高[4]。由于受近几年生猪行情下滑影响,中小规模猪场母猪淘汰速度放缓,这为丹毒丝菌等病原体在种猪群中滋生创造了条件。

猪病的预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真正地尊重生猪生产规律,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猪只自身的免疫力水平,才能在层出不穷的猪病面前,做到从容不迫,而不是被动应付。■(编辑:李雨慈)

[1] 白文彬,于康振.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462-467.

[2] 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等.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06):590-595.

[3] Barbara E.Straw,Jeffery J.Zimmerman.[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709-721.

[4] 周绪斌,丹尼,李聪,等.猪丹毒-古老的传染病是否从中国规模化猪场消失了?[J].今日养猪业.2009,5:22-24.

图1 耳根、脊背有紫色斑块

图2 腹壁有弥漫性出血斑

图3 肾脏肿大,皮质部出血

图4 肝脏黄染,胆囊充盈

图5 血平板表面白色菌落

图6 肾脏分离出丹毒丝菌

图7 血平板有白色菌落,不完全溶血

图8 肺脏分离出巴氏杆菌

《家禽饲养中如何防止霉菌毒素中毒》文中配图

图1 玉米野外存放,易遭受雨水雪水浸泡,容易发霉变质。

图2 肉鸡霉菌毒素感染,鸡群大小不均匀,不像同一日龄的鸡。

图3 上为正常腺胃,下面为腺胃炎病鸡的腺胃,异常肿大呈圆球状。

图4 霉菌毒素感染一日龄肉鸡,肌胃角质层溃疡呈棕黄色。

图5 肉鸡霉菌毒素感染,腺胃壁极度增厚,乳头溃疡凹陷,鸡胃角质层靠近连接处边缘开裂溃疡。

图6 霉菌毒素感染,肉鸡严重的肌胃炎、腺胃炎。

图7 霉菌毒素感染,蛋鸡肌胃角质层出现溃疡灶。

图8 蛋鸡霉菌毒素感染,右侧肌胃角质层颜色变浅、增厚,左侧肌胃角质层四分五裂。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38

市科技攻关项目:豫南地区猪场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优势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免疫方案的确定(130017)。

刘涛,男(1979-),汉,副教授,硕士,执业兽医师;研究方向:规模化猪场传染病防控技术;E-mail:decai178@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