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模化猪场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时间:2024-05-31

(四川省水产学校 四川成都611730)

规模化猪场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程志萍

(四川省水产学校 四川成都611730)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高致命性的传染病,仔猪染病后的死亡率十分高。在规模化养猪场内,一旦出现仔猪染病将很快蔓延,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为了减少该病对猪场的侵袭,笔者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对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副伤寒;诊断;治疗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断奶期仔猪生长,临床上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慢性病例表现为肠坏死性炎症及肺。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多雨季节的发生率较高。6月龄以内的仔猪较易感染,2~4月龄断奶仔猪感染率很高。病程2~20 d,个别猪长达30 d以上。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较高,造成的危害也较大,几乎我国每个地区都有该病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之巨大可想而知,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出仔猪副伤寒疾病,可以有效的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进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病原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猪霍乱沙门氏菌这三种主要细菌所引起的,此外,肠炎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也可以引发该病的发生。这些引发仔猪副伤寒的细菌抵抗力强,常用的预防手段没有效果(如勤清扫猪舍、阳光照射等),除非被消毒类药物杀灭,否则可以在外界存活很长时间,甚至达到数年之久。

2 流行病学

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病区域范围以及发病时间较广,一般来说全国各地的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由于春季气候寒冷,而且变化较多,成为该病发病频率最高的季节,并且呈现出散发性和流行性。虽然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养殖户饲养管理不到位所致,例如猪舍内环境脏乱差、日光照射不足、圈舍环境潮湿、饲料配方不当,影响机体发育而抵抗力降低等;气温忽然变冷等诸多因素都是引发仔猪副伤寒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通常仔猪副伤寒病都是由病猪以及带菌猪传染,并且主要是通过粪便排泄进行传染,没有进行隔离的病猪通过排泄粪便,污染了整个圈舍的饲养环境,由于都是多头仔猪同住一个圈舍,因此,其他的健康仔猪很容易被感染,严重者甚至会感染到所有的猪栏圈舍,引发大规模的仔猪发病。

3 临床症状表现

仔猪副伤寒病临床常见主要有三种类型:慢性型、急性型以及亚急性型。其中,慢性型和亚急性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炎和大肠坏死性炎症,急性型主要是发生败血症。

3.1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仔猪副伤寒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虽然多数都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但是在发病的最初阶段都是呈现慢性发作。常见症状有:病猪精神很差,体温升高,没有食欲,比较怕冷,形体消瘦,喜欢挤在一堆;反复交替出现便秘和下痢,粪便变稀,气味恶臭,并时常排出带血粪便、淡黄色或绿色粪便、有坏死组织碎片的粪便;眼部可见脓性的分泌物,严重时可能发展成为溃疡,腐蚀眼球;此外,还有部分病猪在发病的中后期会呈现出弥漫性湿疹的症状,在腹部可以见到绿豆大小的干疤,揭开疤痕可以见到表面已经产生溃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病时间通常持续在3周左右,最终导致救治不及时的病猪衰竭死亡,而得到及时救治的病猪,在今后也很容易复发此病。

3.2 急性型

急性型的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病比较急,常发病于刚刚断奶的仔猪。初期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40.5~41.5℃;发病期间仔猪不喜欢活动,发病中期会出现顽固性下痢,粪便难闻,会出现水样稀便,偶尔会带有血丝。检查猪的耳尖、四肢等部分,会发现有红色斑点,出现症状后在1 d内很可能死亡。该病的传染速度很快,一般3~5 d就能蔓延整个猪群,并且病死率很高。病程大约会持续2周时间,病猪会变得极度消瘦,最终死亡或成为僵猪,一些症状减轻的病猪有的时候看似是康复了,其实抵抗力变得很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再一次复发。病猪粪便排毒约2~3周。

4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少的几千头猪,多的上万头,副伤寒病毒的传染机率大大增加。对此,养殖户必须提高养殖观念,强化猪的保健意识,从防疫、消毒入手,提高猪的抵抗力。

4.1 综合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改善猪群生活环境和条件,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猪只发病与否同猪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饲养管理方式好、体质健壮的猪,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就较强,反之则弱。所以加强猪群日常的饲养管理,改善猪群生活环境和条件,可提高猪体抗病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具体地说,猪舍要做到清洁舒适,及时清除粪尿污水;冬天保温防寒,夏天降温防暑;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防止猪群过于拥挤;根据猪的不同品种和饲养阶段,制订合理的饲养标准和饲养方法;饲料和饮水要干净卫生,营养全面,选用高效优质饲料,保证猪只发育生长有充足的物质基础。

4.2 防疫

树立“防”重于“治”思想,做好免疫工作。许多疾病(如病毒性疾病)发生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可以通过日常的预防措施,很好地控制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因此,树立“防”重于“治”思想对控制猪群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坚持科学的猪群繁育方式,坚持“自繁自养”,二是防止购猪过程中带进病猪。实践证明,凡是坚持自繁自养的猪场,就很少或不发生传染病。如果猪场确需调进种猪时,要进行严格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2个月,也可和本场淘汰健康猪一块隔离饲养,确认没有疾病时,再消毒混群,及时补上疫苗。

4.2 仔猪副伤寒的接种与治疗

4.2.1 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的治疗效果不佳,但免疫的效果还是十分好的。在该病的发病区,应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接种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按照使用说明,用20%的氢氧化钠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1 mL/头,免疫期为9个月;口服时,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 mL,可以将疫苗掺与饲料中进行喂食,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口服免疫的免疫反应相对轻微,是一种很好的免疫接种方法。

4.2.2 治疗发现病猪后应立即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现实情况来决定,治疗药物的剂量要严格按照指导说明进行,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适当增大药量,以达最好的诊治结果。另外,还要加强饲养环境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死猪要做无害化处理,同时提取菌株,分离耐药性试验,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①抗生素疗法:常用的药物有恩诺沙星、新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乳酸诺氟沙星等,在做完耐药性试验后,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②磺胺类疗法: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20~40 mg/(kg·bw),加甲氧苄氨4~8 mg/(kg·bw),混合后分2次内服,连用1周;或用复方新诺明,70 mg/(kg· bw),首次服用量加倍,内服2次/d,连用3~7 d。

总之,仔猪副伤寒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仔猪传染后死亡率很高,并且一些仔猪虽然治愈,但很有可能变成僵猪或带菌猪。暴发传染病最主要的原因是饲养环境差。因此,在规模化养殖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对仔猪接种必要的疫苗以后,还要加强猪舍的综合管理,如清扫圈舍、定时消毒、通风干燥、勤换垫草等,使仔猪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之中,不断增强仔猪机体的抵抗力。■(编辑:赵晓松)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5.024

程志萍(1978-),女,四川内江人,四川省水产学校教师,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