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王丽萍
摘要:前胃弛缓是在养羊过程中较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其他消化道疾病,逐渐转化为慢性而影响羊群生长。本文对本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分析了诊断要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前胃弛缓;诊断;防治
引言
随着部分羊场规模不断扩大,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羊群发生前胃弛缓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病诱发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蠕动程度减弱甚至停止,进而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并在肠胃中出现酸败而引发消化道或者其他代谢疾病。本病在冬末春初饲料缺乏时常见,山羊比绵羊多发,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1发病原因
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1)突然更换饲料,如由放牧转为舍饲或由舍饲转为放牧。突然增加精料或改变某种精料均可引起此病。主要是由于瘤胃内的微生物不能完全适应饲料的突然改变所致。
2)饲喂粗劣难以消化的饲料或吞食多量的泥沙、石子等异物,致使前胃长期、过度的受刺激,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长期饲喂单调、柔软的精料等缺乏刺激性的饲料,对胃黏膜神经感受器的刺激不足而发生此病。
3)舍饲羊管理不善,运动不足,缺乏光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消化道处于弛缓状态。
4)当羊只患有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真胃炎、慢性胃肠炎以及其他外科、产科疾病时,可继发前胃弛缓。
2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症状为食欲减少,饮欲降低,反刍缓慢,次数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瘤胃内容物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左腹增大,触诊不坚实。病初体温、脉搏、呼吸及全身变化不显著。若不及时治疗,常可转为慢性。
慢性前胃弛缓的症状为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喜卧地,被毛粗乱。食欲减少,有异食现象,爱吃粗饲料而不愿吃精料。反刍减弱或停止,嗳气次数减少,排出的气体带臭味。反刍持续时间缩短,而间隔时间延长。瘤胃蠕动减弱、次数减少有时1分钟蠕动1次。干燥的粗饲料积于瘤胃中,形成坚硬的团块。由于瘤胃的异常发酵,有时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出现间歇性的瘤胃鼓气的症状。若采食有毒植物或刺激性饲料而引起发病,则瘤胃和真胃敏感性增高。粪便在病的初期没有变化,但稍后变干变硬,色黑,外表附有黏液,出现便秘。如病程拖延较久,出现胃肠炎,导致腹泻,粪便恶臭。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触诊胃壁,弛缓无力,常可触到坚硬的内容物。体温变化不明显,病程发展到后期体温往往偏低。
3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等可做出诊断,但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本病与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真胃扩张、真胃变位、腹膜炎等几种消化道类疾病的区别。一般要首先排除以上病症再确定为是否发生慢性前胃弛缓。
2)羊发生前胃弛缓时,瘤胃、网胃、瓣胃的蠕动程度明显变慢,次数降低,听诊时一方面要注意其肠胃蠕动强度,可以通过蠕动音大小来判断,再就是观察一下单位时间内的蠕动次数,然后进行综合判定,不能仅依瘤胃蠕动次数的减少草率地做出前胃弛缓的结论。
3)前胃弛缓时瘤胃的酸碱度改变,可进行瘤胃穿刺,抽出瘤胃内容物进行显微镜观察。一般可见纤毛虫数目显著减少,活力减弱或消失。
4防治措施
4.1预防
前胃弛缓的发生与错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故在预防本病时,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不喂霉败、冰冷等品质不良的饲料,应渐进更换饲料,保持羊舍卫生,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并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4.2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加强瘤胃的蠕动,制止瘤胃内容物的异常发酵和腐败过程,并促进食物的消化。
1)按摩瘤胃:先让病羊绝食1~2d,每天按摩瘤胃数次,10~15min/次。然后饲喂优质青干草或其他容易消化的饲料。
2)排出瘤胃内容物:瘤胃内有多量内容物时,先投服泻剂,成年羊可使用硫酸镁20~30d或人工盐20~30g,加石蜡油100~200mL、马钱子酊2mL、大黄酊50mL,加水500mL,1次灌服。
3)恢复瘤胃功能:可用瘤胃兴奋剂。发病初期可静脉注射5%~10%高渗氯化钠溶液50~100mL或“促反刍液”100~200mL(每500mL内含氯化钠20g、氯化钙5g、安钠咖1g),或新斯的明2~6mg,还可内服酒精30~50mL、马钱子酊1~3mL等前胃兴奋药。此类药物宜小剂量多次重复使用,对怀孕母羊应慎用。
4)恢复期:可选用各种健胃剂,胃肠活2包、陈皮酊10mL、姜酊5mL、龙胆酊10mL,加水1次灌服,可促使恢复食欲,增加反刍,加强瘤胃的蠕动。
5)防止酸中毒:取碳酸氢钠10~15g灌服。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