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敏仪 伍林生
摘要:国家建设离不开人的自由发展,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的后脱贫时代。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防止人与国家返贫的必由之路。通过比较马克思和阿马蒂亚·森对自由发展论述的异同,得以从中汲取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方法理论的有利之处,从而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基于后脱贫时代探索开发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环节深入展开,有助于解放人的个性,造就人的能力,振兴人的风貌,引导人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塑造。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马克思;阿马蒂亚·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39
0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时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赢得让人满意的成果。从脱贫迈进小康社会,再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人的塑造与振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人学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为满足人的更高层级的需要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其自由全面发展。在此论域中,阿马蒂亚·森更为关注“一个人实际拥有的做他所珍视的事情的自由”,重视个体偏好的自由选择权,帮助人们按自己合意的方式来生活。在此拟从马克思人学观出发,通过对森的可行能力方法理论的扬弃,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才能,提升其参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供广阔空间,以期达成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
1人的聚焦:后脱贫时代的能力关怀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经过努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目前,中国已消除的绝对贫困是指物质贫困,在后脱贫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仍将继续受到阻碍,并日益成为相对贫困治理路上的“绊脚石”。中国共产党时刻以解放思想,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自己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公民个人而且对整个国家都大有益处。
1.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理论依据
事实上,有关“人”的发展话题早已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论证,共产主义理想在于构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森循此指出“拥有更大的自由去做一个人所珍视的事,(1)对那个人的全面自由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2)对促进那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的机会也是重要的。”他认为,社会成员能够享有的实质性自由对社会是否成功具有参考性的评价意义,在注重自由与可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时,“特别地考察以下五种类型的工具性自由:
(1)政治自由;(2)经济条件;(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防护性保障。”这种不同类型的权利和机会,相互补充。不仅促进一个人的一般可行性能力,提升这方面的水平,而且帮助人们更加自由地生活。国内不少学者从森与努斯鲍姆的可行能力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区域脱贫攻坚发展的实际,从工具性自由、可行能力清单等方面切入,对可行能力理论的实质、产生、解决路径等方面加以系统研究,为贫困治理及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新路径。
1.2对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观的理论评价
可行能力观对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但究其本质而言仍未深入彻底地解决问题。其原因在于相比于马克思的相关见解,森对自由与发展的理解仍有偏差。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对自由的界定模糊不清,过度强调实质自由,且森的可行能力范围过大,采用经验事实的方式论证自己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比较片面的看待问题,没有做出深刻而系统的探究。
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承认分工和私有制,没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信条,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在实现自由发展的路径上与马克思大相径庭。在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趋势下,我们力图通过对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进一步寻找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可能实现的实践路径。从助力人的自由发展到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民族振兴,最终朝着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2人的形塑:对马克思人学观的继承与弘扬
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立足点和归宿,这也是森构建能力方法理论的核心。后脱贫时代进一步区分并把握马克思和森的理论异同性,有助于全面揭示理论内涵,深刻把握理论意义,为合理地借鉴森的思想提供理论指导,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启发视角。
2.1阿马蒂亚·森与马克思的思想一致性
一是强调自由。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强调自由是实际存在的,是对真实世界的反映,其自由概念是其实践概念的核心。突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不仅要拥有自己的自由,使自由居于主导地位,还要完全占据自己能够支配的所有方面。森同样指出,“自由”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思想的中心概念。愈多的自由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自助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分别衡量成功或评价失败,判定个人首创精神和社会有效空间的基本因素和先决条件。他的自由发展观聚焦于人类的自由,提出了“选择的自由度”这一概念。人类生活自由“极大地增进人类的福利,而且撤开福祉不论,这种自由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重视发展。
马克思指出发展是自由论的本质目的。他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马克思主张以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个人发展,在社会关系中实现个人自由,在自由选择中促进发展。森同样强调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全面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他认为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不能仅仅依据硬性指标的提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个人收入)的增长,或者工业化的进步来看待发展,尽管它们是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它们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它们对相关人的生活和自由产生什么影响。”他认为发展是一個扩展人们享有各种自由的过程,将发展状况的评价与人们的生活及其真正享有的自由紧密相连,具体反映在他们所拥有的选择能力上。
2.2马克思对阿马蒂亚·森的思想超越性
一是关于自由的论述不同。
马克思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类发展的永恒追求。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写道:“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异化劳动使人被迫失去了生产对象,让人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同时把自由自主的活动贬损为了手段,仅仅把劳动变成了人延续生命、保证肉体生存的工具。森指出“自由之所以重要,至少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更大的自由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些我们所珍视的事物。其次,我们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选择的过程上。”他更加看重自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将发展的终极目的视为自由。
二是关于发展的方式不同。
马克思认为破除异化“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私有制,在科学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劳动、适当调整社会关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下,经济基础得到充分体现,全面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森的观点不同于此,他指出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赋权行为。他从人们实际拥有的实质性权利的角度来扩大发展,“注意到可行能力扩展在导致社会变化(远远超出经济变化的范围)方面的工具性作用”,重视福利和自由的直接关联性。他更为关心人的功能性活动以及能力的实现,强调工具性自由对实质自由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森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个静态、局部片面的过程。
2.3后脱贫时代对可行方法理论的借鉴
作为能力论者,森将着眼点落到人的基本能力上,以人的实质自由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可行能力观,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具体可行的方面去实现人能够拥有的实质性自由。他的理论不仅丰富了人的发展研究视阈,还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行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贡献,提升了公民的幸福度,对逐步推进人类自由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政策制定上,不从孤立的个人和简单的人性出发,发挥大局意识。从整体到局部,从国家到地方,从外部到内化,在各个方面始终与人类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做到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相适应,从上到下重视人的实际性自由,提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可行能力。从简单的“输血”过程增强到持续的“造血”功能,使各有所长,真正实现马克思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人的振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
后脱贫时代在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上,其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马克思人学观和森的可行能力观的指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分别形成合理的机制,缩小国家与地区、地方与人民、百姓与百姓之间不合理的差距。
3.1政治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途径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联系,将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与具体可行的规范性政治自由统一起来,从而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政府职能、市场调控、完善体制等层次,让政府机制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充分运用“政府”在引导人民作出正确决策时的主导作用,增强人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将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与具体可行的规范性政治自由统一起来,尊重人们的尊严自由和自愿选择,不胁迫执政、不暴力执法,增强人民的政治认同感与支持感;积极推进国内政治改革,加大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提高政府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3.2经济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提升经济整体实力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经济与国家经济同速增长,先富带动后富,促使脱贫人口体脑结合,能有所长有持续发展的产业。要牢牢把握知识经济和融媒体时代趋势,深入理解“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丰富内涵,加大对高新技术开发和高精尖人才的投入培养,发展实体产业;对于刚从深度贫困解脱出来的人口,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注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将人工智能与工艺技术“引进来”,让脱贫人口与农民“走出去”;不断推进土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现代化转型,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
3.3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我们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的全面发展,传扬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唤醒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彰显理想信念的感召力;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贯通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提升知识能力、实践技能、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与技术带动经济的作用;努力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均得到发展,加大第三课堂的使用,唤起文化创造力;通过人的内、外部成长的互动互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塑造“四有新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3.4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综合途径
巩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支持与配合是保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家要处理好法治与法制的关系,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失信惩戒制度,以法律的保障促进自由的实现。而我们每个公民,在必要时也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由。在社会体系方面,通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产业、民生、智力、医疗等领域开展具体实践,建立城乡一体化帮扶制度,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积极注重民众利益与人权保护,加大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在女性生育,产后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设施保障与机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5生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保障途径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的联系也如同自然与人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相互影响的。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让环境保护深入人心,从国家、个人两方面贯彻落实生态保护,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睦健康相处。国家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污染生态环境的惩戒,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普及绿色生态知识,积极倡导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并保护环境,形成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这不仅助推了绿色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生态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自然界不仅仅是自然结界,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作为个人而言,应该珍惜自然,减少绿色污染,给予生态安全感,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相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生态理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正义的理念[M].王磊,李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4]阿马蒂·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8]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