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离退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时间:2024-04-24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根基,也是必要条件。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才能盘活乡村振兴这一盘棋。重视人才、汇聚人才,提高乡村人才队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战略。但是,在人才的开发、引进和维持方面,多向青年人才倾斜,极大忽视了离退休干部的引用,而离退休干部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解决目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人才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离退休干部;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41

1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身优势

1.1晶体智力的有效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就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类。其中“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放大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晶体智力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能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趋势。

在卡特尔的这种年龄与智力的分类下,对老年人晶体智力发展的结论多是基于六十多岁的年轻老人,而这,正也符合离退休干部的年龄条件。离退休干部是居于55至65岁的年轻老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有极强的责任心与革命热情,他们在离退休前的工作岗位上大多表现优异、能力出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解决问题的浑厚经验,他们能利用自己的学识以及经验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同时,还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为乡村年轻人才的培养提供养料及素材。

1.2隐性资源的有效流转

隐性资源是主体通过无意识、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作用于客体的资源总和。隐性资源包含领导特质和人际关系。其中许多领导特质的研究者认为,大多数专家知识都是隐性的,甚至“很多问题都在没有形成意识映射,甚至没有意识察觉的时候就已经自动的地被专家解决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许多离退休干部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在解决乡村振兴专业问题上除了使用书本上的知识时,更多的是自身隐性知识的运用。他们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城市建设当中,现在他们有更好的平台将专业知识转移到乡村建设当中来。其次,离退休干部在之前的工作当中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多方面联系深切,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老干部能够出面牵线搭桥、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乡村农业产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

1.3情怀价值的有效升华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所谓内在的尺度就是人的需要的尺度,即价值尺度。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尊重与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互为前提。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必须是一个自尊、自强的人,而真正自尊、自强的人,必须同时是关注社会和关爱他人的人;另一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价值。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才能有高度的成就感,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离退休干部多是从改革年代奋斗过来的,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与炙热的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大背景下,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潮流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当中去,这不仅让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是将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

2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

2.1个人因素

阻碍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个人因素有两点:一是个人身体素质不达标。正如毛泽东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在什么时候,想要做成功一件事,勇往直前、意志坚定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基础,也是必须。我们平时往往都强调梦想和奋斗,总是忽略了身体的健康,试想,就算今后真的成功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部分离退休干部想参与乡村建设,但由于身体素质因素,只能放弃,且存在部分干部因伤痛提早办理内退;二是个人对退休生活的设想不同。在职人员因工作、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有个人生活及兴趣爱好,对于年轻时的愿望,在职时得不到满足,只能将愿望迁移到退休后,此时的离退休干部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有充分的时间且身体素质良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离退休干部可以开展自己爱好、实现年轻时的愿望。继而在退休后的生活当中,离退休干部未想过助力乡村振兴。

2.2家庭因素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一方面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家庭成员通过劳动,达到物质资料的生产,表现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自然关系为基础,由物质生产关系决定,其家庭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当中,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孩子的阻力。孩子是由父母的结合产生出来的,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往往是父母决定孩子的发展,而在父母老年时期往往是孩子决定父母的发展。在离退休干部投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之际,孩子的支持与否对父母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隔代照顾。现在三孩政策的开放下,家庭新生成员增多,且子女辈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情况下,对孩子的照顾难免力不从心,此時,离退休干部不得不将自己的闲赋时间拿来照顾自己的孙辈。同时,也有离退休干部对孙辈的关爱溢于言表,想借照顾之机促进情感联结,在这两种隔代照顾的背景之下,离退休干部难以投身乡村振的建设之中。

2.3社会因素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身处在社会当中的人,总会受到这种或那种关系的制约。

影响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因素有三点:一是社会舆论过重;二是双向选择机制匮乏;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2.4政策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等。在上层建筑中影响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因素有三点:一是离退休干部服务平台搭建滞后;二是离退休干部专项管理实施细则不完善;三是激励机制欠缺。

3促进离退休干部进一步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

3.1提高健康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促进个人发展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个人素养要求。在解决离退休个人影响因素方面,一是提高身体健康质量。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投入乡村振兴事业,而这关乎离退休前个人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不仅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保障良好的作息还有定期的体检。同时也关乎着离退休后投入乡村建设时,要相应地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健康的锻炼习惯。二是将个人爱好与乡村事业相结合。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为离退休干部提供钓鱼、摄影的场所,即满足了离退休的干部的休闲需要,而且带来经济、艺术的发展。三是心理上价值观的引导。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升华,更是符合当前历史时期国家做出的战略决策、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将个人梦想寓于国家梦想当中,使其老年生活更加丰富以及更加能体现其价值。

3.2打造坚实后方壁垒

社区积极进行宣传,提高离退休干部家属素养意识,形成后方全面支持的有力力量。针对子女对父母身体的不放心以及渴望得到父母帮助的两种难题,其改进方法有两点:一是社区、政府提供家属心理疏通及宣传,让家人充分理解离退休干部投入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同時缓解技术的担心情绪;社会政府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使其健康状态得到实时监测,做到让离退休干部安心,让家属放心。二是对于需要隔代照顾的家庭,给予该家庭以资金上的支持或政策上的倾斜,如进入公办幼儿园,应当优先家里有支援乡村建设的儿童,同时适当减免幼儿教育费用。同时,节假日能让适龄孩子去到离退休干部所在乡村进行探望,既能满足离退休干部的思孙之情,同时也能过对孙辈做出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

3.3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离退休干部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使其老有所为、老可作为、老乐能为。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在电子信息发达的今天,可在各大平台推送离退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优秀事迹及先进个人的推文、视频,让大家了解这类人群的奉献以及让助力者获得社会认同。正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家拥有这样的宝贵资源,将其放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助力乡村振兴,辅以技术的手段,网络的赞扬,使离退休干部得以归属与被尊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目前全国有名的银发人才信息网寥寥无几,多是区域内信息交流。社会及政府部门可以以乡村振兴部门为平台,联合已有人才信息网,建立双向选择平台,同时建立离退休干部信息收集网,提前收集有意愿离退休干部信息,由专人负责联系助力乡村点与对口离退休干部。

3.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从医疗、住房、津贴等方面,落实各项保障细则,使其离退休干部投身乡村振兴时有安全感、无后顾之忧,同时在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法规,让其师出有名,有底气。建立“村两委+离退休干部”的乡村管理议事制度,探索离退休干部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两委”,并明确其以助农增收、农村文化提升、农村人才培育、社区发展治理、农业品牌建设等为主要工作方向,形成以村两委为主、离退休干部为辅的新管理办法,或探索试行“乡贤议事厅”;开展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及“第一书记”结对联系,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对接资金、解决难题,协助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出谋划策的参谋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荣誉表彰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干部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褒奖,通过定期评选“优秀离退休干部”“一懂两爱好干部”等活动进行表彰,提高离退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离退休干部反哺家乡、建设乡村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韩东平.企业隐性资源的识别与管理[J].现代经济,2007,6(8):87-88,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黄晓雪.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J].现代交际,2021,(09):239-241.

作者简介:周甜(1996-),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