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黎巍巍
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一种通过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动态多元关系建立起新的信息传递模式的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博物馆是具有公众服务属性的文化机构,智慧服务建设因可操作性较强,显示度较高而往往成为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首选。本文以公众服务为视角,阐述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实现过程及内涵,最后针对智慧博物馆的整体建设给出建议。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公众服务;智慧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7-0219-02
0 引言
当前,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次浪潮如火如荼并进入一个以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我们不难发现,“智慧”二字频频出现且炙手可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场馆、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智慧形态从产生到逐渐被广泛接受,开始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1 智慧博物馆与公众服务
近些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传播和利用,更好地促进文物“活”起来等相关要求,这也意味着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于传统行业的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如何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创新应用,以智慧、传承为指导思想,展示科技与文物融合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发展,对于博物馆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
1.1 智慧博物馆的定义
事实上,“智慧博物馆”已不算是个新鲜词汇。早在2012年4月,IBM宣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合作,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由此而生。2014 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被确定为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拉开序幕。
通常认为:智慧博物馆是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物联、数联、人联等全新模式,感知、计算、分析博物馆运行相关的人、物、事等信息,推动博物馆藏品保护、公众服务、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升级,最终实现以上三种能力全面提升的博物馆新发展模式和新形态。
1.2 公众服务智慧化
博物馆是具有公众服务属性的文化机构,因此,智慧服务建设往往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首选,毕竟,它可操作性较强,成果显示度较高,在现阶段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智慧服务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观众感知力为重点,将传统和现代手段充分结合,利用声光电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以多媒体技术满足观众深度知识需求,以互联网技术增强文化传播的深广度,让更多家庭走进博物馆,让文物走进更多家庭,最终更好地实现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
2 智慧服务的实现
智慧服务应以公众需求为核心,依托新媒体、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其它配套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備与博物馆资源相融合,实现博物馆展示、体验、教育、研究、分享、传播等功能。智慧服务应是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它最终应体现和贯穿于博物馆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及“参观后”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笔者经调研认为,博物馆智慧服务的实现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环节和内容:
2.1 参观前
2.1.1 信息服务
(1)基本信息。在新媒体传播相对发达的今天,想要来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通常会事先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了解场馆相关信息,这要求博物馆应该在上述平台充分做好本馆的信息发布工作,如场馆基本情况、陈列展示内容、馆藏文物介绍、当前馆内活动、参观注意事项、票务信息、交通路线等。
(2)虚拟展示。许多博物馆都建立了自己的虚拟展厅,观众可通过官网或微信端进行虚拟漫游,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全貌,提前发掘亮点为即将到来的真实体验做好准备。
(3)客流信息。客流量监控系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文博场馆中,只要开发获取客流监控摄像头数据的接口,观众便可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了解馆内实时客流量,为接下来的出行做好时间安排。
(4)服务延伸。随着更多网络社交媒体新形态的出现和风靡,不少博物馆还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或直播平台账号,通过不定期地更新视频作品或对馆内各类活动进行直播,不仅可以向公众传播信息,更有利于立体地展示博物馆的形象。
2.1.2 票务服务
建设一套智能化的票务系统,旨在为观众提供网上预约、现场购票及自助检票的一体化服务。
(1)网上预约。观众可通过博物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对各类门票进行实名预约,填写相关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并选择相应票种和预约日期后通过在线扫码支付票款完成预约流程。
(2)现场购票。未预约的观众可在到达场馆后通过自助票务终端进行现场购票,通过读取身份信息(身份证),选择票种,在线扫码支付票款,购票完成。
(3)自助检票。已预约观众可持预约时使用的身份证检票入馆,未预约的观众可凭票面上的二维码检票入馆,检票设备支持身份证及二维码两种验证方式。
2.1.3 停车服务
博物馆可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引入停车场为自驾出行的观众提供相应的停车服务。智慧停车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自动识别车牌、智能寻找车位及自助缴费上,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车牌自动抬杆,通过现场智能标识引导自驾观众找到空闲车位,自动计算停车时长。
2.2 参观中
2.2.1 网络服务
当今,无线网络全覆盖已经成为各类大型场馆的设施标配。“微信+Wifi”可作为解决博物馆Wifi安全连接的一个新方式,以代替传统Web认证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的过程。观众到达场馆后,首先需要关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并允许采集个人微信账号信息后方可接入场馆Wifi,这样的接入方式首先可满足网监部门对公共网络安全性认证的相关要求,其次使得观众在馆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用Wifi服务,最后可提升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关注量,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2.2.2 导览服务
(1)语音导览。语音导览是博物馆中最先使用也是最常见的自助导览方式,载体也由最初的手持导览器逐渐过渡到手机微信端。微信上的语音导览实现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输入某个场景或某件展品上的编号收听,也可以是扫描场景或展品上的二维码收听,而有的博物馆还建设了专门的语音导览系统,以展厅游览路线为基准为各个陈列板块录制语音讲解,并将系统入口链接于微信端,观众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之后便可享受到“走到哪听到哪”的导览服务。
(2)展厅导览。这里所说的展厅导览是利用一种基于蓝牙4.0开发的ibeacon定位技术搭建的混合式室内导览系统。系统在场馆特定位置安装ibeacon模块,观众可通过微信端上预设的场馆地图找到ibeacon定位点,点击之后可获得系统自动推荐的周边展品展项讲解内容,方便观众对展品展项作深度了解。系统可推荐预置的导览路线,同时支持观众自定义参观路线。
2.2.3 互动体验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都充分运用互联网、声光电及多媒体技术并结合本馆特色推出花样繁多的互动体验项目,从传统的互动触摸屏、幻影成像、电子沙盘、全息投影到数字魔墙、AR、VR、MR等,技术的日新月异助力博物馆在互动展项上的创新并最终使得这些展项成为吸引观众的亮点。放眼全国各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互动AR、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数字人文展示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激光复色兵马俑、苏州博物馆的创意互动AI识别空间等展项都能称得上近些年博物馆智慧服务成功的代表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一种利用AR提升观览体验的新手段也开始被一些博物馆所尝试,观众可通过自带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摄像头来实现展品基于AR技术的即时识别体验,做到虚拟画面中的场景信息与真实场景在同一画面中进行呈现。简言之,观众用摄像头扫描展品后,屏幕中将可以呈现与展品相关的文字、图片、语音介绍,甚至还可以呈现相关的AR动画、AR专家解说视频等,这种结合特效渲染的技术展示,大大增强了展品的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2.3 参观后
2.3.1 文创售卖
文创商店常常是博物馆之行的最后一站,在这里,观众可以尽情地挑选各种独具本馆特色的文创产品,把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记忆带回家。在网购已经逐渐成为民众一大主流消费方式的今天,博物馆线上文创商店的开设是必然的,这不但可以突破文创产品经营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宽销售渠道,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本馆的文创特色,增强文创的社会影响力。
2.3.2 停车支付
當自驾观众即将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智慧停车场可以为他们提供线上自助缴费服务。观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缴费链接或扫描停车场内的缴费二维码进入操作界面,输入车牌号获取计费信息,选择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宝等)便可轻松完成缴费流程,缴费成功的车辆行驶至停车场出口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并核对缴费信息,抬杆放行。
2.3.3 分享传播
结束参观的观众可以在博物馆的观众调研平台(集成于场馆互动设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上对自己的参观体验进行反馈与分享,馆方在对观众进行回应和互动的同时也可及时收集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可以此作为今后改进各项服务的参考和依据。此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自媒体继续接收新展览、新活动信息以及不断更新的文章推送并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账号分享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博物馆参观,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试点的建设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加入到智慧化建设的大军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常态。智慧博物馆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推手,以多维度精准协同,通过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动态多元关系建立起新的信息传递模式,推动博物馆藏品保护、业务管理及公众服务的全面创新与发展。结合自身实践经历,笔者认为:
(1)智慧博物馆建设要在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本馆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不断做出有益尝试,同时要避免走进以技术为主导的误区,注重以需求为驱动。
(2)应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多数博物馆由于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运行经费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因此,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应注重人才培养。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呼唤既具备文博专业知识,又了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博物馆应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同样是智慧博物馆建设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
参考文献
[1] 贺琳,杨晓飞.浅析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现状[J].中国博物馆,2018(03):116-126.
[2] 燕煦.博物馆智慧服务述略[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4):60-62.
[3] 李鹏.“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07):119-1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