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许辉武
(四川省仪陇县柳垭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充63768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对策
许辉武
(四川省仪陇县柳垭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充637681)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各年龄段猪均易感,特别是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最高。该疫病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对该病的诊治方法与防控对策,以促进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治;防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主要病原,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聚集在肠道黏膜及内容物中,鼻腔、肺黏膜、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有,随粪便排出。不耐光照,在阳光下6 h就丧失活性,在紫外线照射下0.5 h即可灭活。对于乙醚、氯仿、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季铵化合物比较敏感[1]。
各年龄段猪均可染病,以未满10日龄的仔猪最易感,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断奶仔猪、育肥猪、成年猪的病情较轻,通常能自行康复。该病一般在冬春季节流行,潜伏期在1 d左右,有的可长达4 d。通常在3 d内迅速扩散,7 d后达到高峰期,随后疫病呈零星发病特点。仔猪染病后出现呕吐,腹泻,黄色水样便,脱水,体重下降明显。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特别是日龄在5 d内的仔猪病死率基本是100%。幼猪伴有严重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母乳凝块。母猪与育肥猪病情较轻,一般为腹泻、食欲下降,偶尔呕吐,7 d后便会自然康复[2]。个别病猪由于病情严重,体温上升,昏睡,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在胃与小肠,从胃到直肠均表现出卡他性炎症。哺乳仔猪胃部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存在轻度出血,且黏膜下可见出血斑。小肠肠管扩张,可见尚未消化的凝乳块与泡沫状液体,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管腔内无乳白色乳糜,但肠黏膜出血比较严重,淋巴结肿胀。
根据该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判断,最终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被动血凝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检测试验。
5.1治疗方法
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等特点,因此,应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尽量减少死亡量。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采用链霉素、痢菌净、氟哌酸、磺胺嘧啶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要口服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在1 000 mL饮水中添加20.0 g葡萄糖,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氯化钠3.5 g。另外,还可将黄芪多糖、板蓝根加入到饲料中。若妊娠母猪伴有腹泻症状,可选用痢菌净、维生素C、穿心莲注射液,混合采用肌注方式,治疗2 d,基本可治愈。若哺乳母猪伴有腹泻症状,可选用猪白细胞干扰素(2万IU)与干扰素稀释液6 mL,将二者混合后肌肉注射,达到缩减母猪发病时间,降低仔猪死亡率的目的。另外,还可采用饥饿疗法,减少饲料量,尤其是蛋白质饲料。
5.2预防措施
5.2.1坚持自繁自养猪场必须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需引进生猪时,要从非疫区引进,并对引进的生猪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处理,先隔离30 d以上,待确定生猪健康无病后方可合群。需在猪场门口设立消毒池,严禁未消毒人员与车辆进入猪场,避免将病毒带入猪场。
5.2.2重视日常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猪舍要保持干燥、卫生,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科学设置饲养密度,为猪群提供干净的饮水与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猪只抵抗力。将临产母猪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后转入分娩舍。初生仔猪应尽早吃饱初乳。对猪舍进行消毒,2次/周,消毒剂可选择氯制剂、络合碘、过氧乙酸、季铵盐等[3]。一旦发现病猪必须马上隔离。对于死猪要统一焚烧、深埋处理。
5.2.3定期免疫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肌肉注射。对于怀孕母猪,可在分娩5周前与2周前分别免疫1次,确保仔猪获得较好的抗体。对于曾经出现过该疫病的猪场,可在秋冬两季分别接种1次疫苗。(编辑:段勇)
参考文献
[1]刘幸昌,刘霞芹,王建玉.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治的思考 [J].科学种养,2015,37(12):213-214.
[2]范晓燕.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治和防控体会 [J].农家科技,2015,25(6):103-103.
[3]岳伟敏.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1,13(8):58-58.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6.0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