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应通过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从“顶层设计”→“素材整合”→“课堂实施”→“多维评价”四个部分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充分结合专业、行业特色,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认识文化双向交流与互鉴的必要性,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商务英语;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6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由于外语课程的特殊性,为了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选择的教学素材多为国外原版语料,外语教育需要直接面对国外意识形态,容易造成文化的单向输入和渗透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是当今外语教育的迫切任务。
1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每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1.1立德树人的内涵
刘正光、孙玉慧、岳曼曼等认为,准确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是有效找到外语课程思政契合点、着力点和实现途径的重要前提,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2课程思政的内涵
邱伟光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课程思政是用课程来承载思政,又将思政寓于课程。高德毅、宗爱东等指出,课程思政既不是增加开设一门课,也不是增加一项思政的活动,而是将思想德育的教育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肖琼、黄国文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即在非思政的专业课程中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他们指出,外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就是通过价值观来起到引领作用,有意识地在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外语课程要设立思政教学目标,有系统性地融入课程教学里。张敬源、王娜等认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
1.3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肖琼、黄国文提出,我们要结合外语课程的学科特点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应该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和根本任务,整个教学过程都要融入课程思政;(2)培养目标设定,对现有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将课程思政目标与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3)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师资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4)教材编写,教学材料选择要根据新的目标、理念、方法进行更新;(5)课堂实施,要增强双向互动,避免单向灌输;(6)教学评估,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1.4外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刘正光等借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五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来阐释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方式。张敬源、王娜等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外语课程思政闭环实施路径,包括:(1)顶层设计;(2)挖掘素材;(3)细化过程;(4)创新评价。
1.5国外研究现状
除了在中国有“课程思政教育”,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也都开展了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和伦理教育(ethics education)。澳大利亚学者Stephen Keast和 Karen Marangio对VaKE模式即 Values and Knowledge Education (价值观与知识一体化教育模式)做出了研究,该教学模式将价值观教育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与我国开展的课程思政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课程思政以及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却较为缺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非常迅速,很有必要加强该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而国外没有“课程思政”这样的提法,但是同样重视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一方面,这足以证明课程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我们探索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本文将在明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图1),由“顶层设计”→“素材整合”→“课堂实施”→“多维评价”四个部分组成。
2.1顶层设计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进行梳理整合,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挖掘课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微要点,职业微素养、技能微行为的“三微一体”呼应关系。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确定总体思政目标引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每门课程当中,明确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思政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细化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以学校《商务英语》为例,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能够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将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优秀传统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2素材整合
根据上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和细化目标,整合教学素材。外语类课程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教材。在这个环节,要选择或编写政治方向正确、思想积极向上,富有德育意义的教材。另外,也将在原有的教学素材基础上进行拓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原有的教材建立线上拓展资源库和超链接,通过在课程平台为每个教学单元嵌入微课、微视频、线上讨论区等,对教学素材中的人文內涵、时政热点等进行挖掘和拓展。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之情、文化自信、人文情怀、职业素养、法治精神等重点内容优化和科学编排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
2.3课堂实施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课堂实施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创新改革,突出时代特征,善用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结合,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语言教学活动中。在课堂实施中,通过“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采用CLIL 教学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内容与语言整合式教学法”),将语言、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将认知、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外语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以学校《商务英语》为例,表1是课程部分授课要点与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示例。
2.4多维评价体系
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对语言能力进行考核,而是增加德育能力的考核,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让“外语”与“价值”同向同行评价。教学评价方式体现多维性和形成性,重视学习过程,适当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校《商务英语》为例,在学生课堂评价表(表2)中加入“信念与价值观”这一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学生对教学中渗透的社会准则、信念与价值观的接受程度。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要点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既要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又要体现语言的人文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要培养“通晓商务英语”“精通商务技能”“有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应通过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阐述中国立场,认识和评价外来文化思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强调潜隐性,把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如新时代理论、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精神、职业道德等与融合于外语知识目标和外语能力目标之中,形成系统的、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隐形教育”。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充分利用专业、行业优势,结合专业、行业特色,着重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认识文化双向交流与互鉴的必要性,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情怀。
参考文献
[1]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20,41(6):11-14.
[2]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17(5):15-20+29.
[3]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7(5):1+10-14.
[4]刘正光,孙玉慧,李曦.外语课程思政的“德”与“术”[J].中国外语,2020,17(5):4-9.
[5]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實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2020,43(5):21-29.
[6]成矫林.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17(5):30-36.
[7]陈诚.国际德育研究对高职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1):123-128+59.
[8]姜智彬.“多语种+”: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路径与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20,(4):18-21+3.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2020WQYB041)。
作者简介:李海欢(1980-),女,广东韶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