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的运用浅探

时间:2024-06-01

何汝博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职计算机;运用策略

现当下高职院校往往缺乏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引入“任务驱动法”教学以及迫在眉睫。“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相同的任务,学生围绕任务进行独自或合作学习,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一、明确教学任务,丰富课堂内容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制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填鸭式”教学,让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到学好计算机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1]。

以C语言编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切入教学内容,如通过C语言编写一套系统,实现学生的信息管理,要求设计一个菜单程序,包含查询学生信息、求平均成绩、对成绩排序、进行成绩统计和退出系统等功能,以生活中的例子为例作为教学任务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C语言系统编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堂任务,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计算机编写教师工资汇编,要求只能使用C语言,让学生充分掌握C语言的使用,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教师通过可以在高职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消除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感,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布置趣味任务,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对计算机的没有充分了解而感到陌生,枯燥的学习任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丰富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推动着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工具,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2]。

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编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究,先让学生观看《汉刘邦》片段,在片段结束后引出“韩信点兵”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最终以编程的形式呈现。小组成员在课堂上集思广益,各司其职,讨论出最终的编程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引导没有思路的小组分析问题,并写出编程思路。讨论结束后,教师提问个别学习小组,检测小组探究的结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时上交编程代码,并要求小组中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编程思路,包括小组的分工、解题思路等,让班级成员达到思维共享,培养合作意识,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趣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打破傳统计算机课堂的枯燥感。

三、科学布置任务,优化评价方式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不要布置超纲的教学任务,超纲的任务会让学生倍感压力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检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时要对学生给予科学的评价,如果遇到某位同学最后的编程代码并不是最优解时,首先要对该学生做得好的部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改进措施。

例如:教师在讲到Python画图时,教师可以在教授直方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散点图。在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时,如果遇到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散点图,首先要对学生给予肯定,之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完成散点图的绘制。高职时期往往是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如果在此阶段遭受批评往往会打压学习者的自信心。由此可见,通过科学布置任务,优化评价方式,把直接评价转变为多对学习者进行鼓励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小组间的团结协作以及恰当的评价方式,来推动任务的有效开展,减少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感,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信心和能力。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计算机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