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未来十年“双11”会如何进化?

时间:2024-06-01

记者/ 王媛媛

十年前的2009年,为宣传「淘宝商城」这个独立品牌,“逍遥子”张勇在“光棍节”这天发起了第一届“双11”打折促销,当年的销售额是5000万,在当时看来,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今年是2019年,“双11”已然成为全民购物狂欢节,今年的销售额达到2684亿。这在十年前,绝对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时间倒回2009年,那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双11是光棍节,或者说“啥都不是”,仅此而已。从清尾货平台到品牌主阵地,这十年,人流、信息流、现金流、物流,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背后,是一条实践出真知的道路,更是一条中国电商走向深水区,再也不是Copy From America(黑色星期五)的路线;这背后,2009年到2019年,从1到11,对于天猫来说,所有参与“双11”狂欢的商家都是一部可以回忆的历史;这背后,天猫从一枝独秀到多个对手,诞生十年的“双11”甚至在中国之外的土地上也开始树立自己的影响力。

可以说,2019的“双11”是承前启后的一次,既是对过往十年的庆祝,更是旨在指明未来方向的一年。未来的新十年,“双11”会是什么样子?或许能从过往的十年,更能从今年的“双11”中,初见端倪。

让我们用数据,回顾下这十年双11的进化历程:

面对这样的数据,不管是曾经让美国商家骄傲的“黑色星期五”,还是国外电商头目打造的“网络星期一”都再也淡定不起来。

双11,就是一场局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有一个著名的销售节日,叫做“黑色星期五”。每年到这一天,整个美国的超市、卖场都会不约而同的打折促销。甚至在前一天,这些商店的门口就会排起熬夜等待的长队,无数人拖家带口在寒风中等待,要在店铺开门的瞬间一拥而上,踏过工作人员的警绒线,扫荡超市中的便宜货。

没错,这种场景就像大家抢优衣库,大妈抢打折蔬菜一样,似乎“抢便宜”货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事情。这种文化甚至漂洋过海,影响了欧洲的商家,让没有感恩节的他们也选择在感恩节的第二天:“黑色星期五”进行自己的促销活动。

然而,十年间随着双11购物狂欢节的崛起,“黑色星期五”的光芒无奈地被遮掩下去,在“天猫双11”的强大销售额面前,双11早已不是中国人的专属,它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活动。

根据CNBC的报道,去年“网络星期一”的在线销售额达到79亿美元,而不幸的是,今年双11开场,1分钟超65亿;1分36秒超100亿;5分25秒超300亿;1小时3分29秒超1000亿;1小时26分07秒超1207亿,是2016年双11全天成交额;14小时21分超2000亿;16小时31分达2135亿,突破去年全天成交额。虽然也有一些角度是独特的,认为“这些订单不只是来自中国,大多数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但此推测理由还是十分牵强,毕竟我们知道,天猫双11这个14小时的销售300亿美元的数据,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但这种看法也无疑揭示了一个新现象:

新华社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从“光棍节”到网上购物狂欢,双11走过十年,已成为俄罗斯最热门的网络促销活动之一,并悄然改变着俄罗斯人的购物习惯。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参与“双11”可以说是十分熟练的事,习惯通过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平台网站,进行“买买买”。

在我们未曾注意的时候,双11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向更遥远的世界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对阿里而言,国内市场已经是巨无霸,国外的挑战才是真正的新战场。

“双11”新十年,向全球化深进

逍遥子说:“全球化是阿里的未来。阿里坚信,数字技术在商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提升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之间的贸易效率,让全“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就是全球化战略的定调。

去年3月,阿里宣布向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Lazada追加20亿美元投资,瞬间在东南亚划定了地盘。Lazada在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这6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业务。他们表示,在双11购物节第一个小时,他们就收到了300多万份订单。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在线购物聚合商iPrice的数据也证明了双11在东南亚消费者心中的音箱正逐步加深。东南亚的在线零售商跟随国内造节的步伐,也开始打造初级版双11。

过去十年,天猫引领了中国新消费,而新消费的源头则是新供给。从今年的双11不难看出,是新品首发最多的一次。像三大主题国潮新品首发、天猫小黑盒5000款新品首发、众多品牌的新品“双11”独家首发等等,都在呈现一种的新的趋势,发新品,上天猫,双11首发。不仅达成无数品牌的共识,更是双11新品集中爆发的时刻。如今年的爆款品牌完美日记,就是纯粹“猫生”品牌。

回过头看,今年双11阿里更加重视国际业务品牌的入驻,不管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生存,都将不遗余力的开拓新市场。最终,能否乘风而起,就要看阿里是否能抓住这一陈风。利用“双11”将数十万品牌的十亿消费者混合在一个流量池内,把不同品牌在同一个流量内跨界重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