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与之相生的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和大学毕业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但是,随着我国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就业难度及要求不断提高,对技术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就业岗位的紧缺共同导致了大学生的择业问题突出个人、社会、高校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更甚至出现抑郁、恐惧、精神崩溃等就业心理问题。如果大学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必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于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故此,积极解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障碍问题也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35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个人、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产的心理与情感倾向。就业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不仅决定着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发展,因此普遍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由于在就业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困难会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而消极的心理表现会影响学生的求职效果,如果不能提高认识可能会给个人或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给与重视,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的消极心理。
1.1认知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身能力、求职境遇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出相应的认知和判断。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认知不足会出现自卑和自傲两种认知错位问题。这两种心里问题的出现都与大学生对自身能力错误评价相关,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水平评价失衡。这些错误评价会导致一些特殊情绪出现,如自满、脱离实际、含羞与恐惧等,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屡屡受挫,对其就业的前景产生怀疑,更有甚至部分学生会逃避就业,出现厌世心理乃至走向极端。
1.2情绪波动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但是长期较大的情绪波动极易转化为心理问题,而这种情绪波动主要以焦虑和抑郁为主。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恐惧。焦虑心理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焦虑心理易见于专业能力不强、求职困难学生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女生中。而抑郁心理是指“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这种心理问题多见于心理素质较差、内向或者平时就已经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群体之中,如果对于这种情绪不加以引导极易转化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1.3社会化心理
大学生的求职过程是其由学生转化为工作者的社会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性格或者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攀比或冷漠等心理的出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除了与竞争同职位者之间的竞争外,也存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竞争。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求职的岗位也存在好坏之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之间盲目攀比,一旦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之中,既不利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也极易引发同学间的敌意,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冷漠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择业任务失去兴趣,对于就業问题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这种心理往往由于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产生的应激反应,而且极易导致恶性循环,加大此类学生的求职困难。
2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因素
2.1求职目标短期化和求职目的功利化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00”后,受改革开放和互联网影响较深,在其工作区域选择上,大城市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首要地区。与过去相比,在求职目的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个人的发展往往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人才优势一般往祖国需要的第一线集中,追求实现人生远大理想,但是,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好高骛远,缺乏全局性和人生定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和物质享受,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化色彩。
2.2自我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正确认识,甚至于部分学生存在过度高估或过度低估自身能力的现象,难以在求职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无法突出自身特色,规避劣势,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与此同时,由于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就业没有明确目标,无法根据市场定位和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外,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对就业岗位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就业方向,也容易导致盲目从众心理的出现,极易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从而选择结对工作,缺乏自主性,这样就会导致其在后期工作中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导致其会出现抗拒工作、厌烦工作等不良心态,部分学生甚至选择不停更换工作,对其后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3不良心态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存在两种不良心态:一是期待值过高,存在虚荣攀比的现象;二是自卑恐惧心理。究其两种不良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有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求职过程中更倾向大城市、大公司工作,但是对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又有较高的要求,就业过程中对就业岗位的期待值较高。其次,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宠爱,极易形成攀比怕苦的心理,希望选择一个光荣体面的工作以便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在这种不良心态影响下,往往导致其在工作选择中较为挑剔,导致求职失败。最后,由于形势带来的重压导致部分对就业市场不熟悉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心理,如不敢尝试选择自己心仪职位,在与用人单位沟通过程中不敢尝试提出自己合理要求,甚至在面试过程中容易紧张害怕,导致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错失自己心仪的岗位。
2.4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课程的课时量和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且此类课程多开设于学生刚刚入校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极少涉猎就业心理等相关内容。同时,部分学校也缺乏与此相关的实际调研,教育往往只是与理想、人生相关的道路,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效用。
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现象,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分析其成因,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纠正其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帮其平稳渡过求职这一特殊时期,避免就业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1降低期待值,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直面求职压力,首先,应该调试自己的心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正确的求职观,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的心态。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职业规划选择求职目标,降低与现实不符的期待值,帮其更好的规避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3.2调整心态,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部分同学一次失败后就会陷入焦虑、失望的心态中不能自拔,进一步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因此,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的挫败感和信心,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和效率,促使心理健康,顺利就业。
3.3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但二者结合程度不高,各自侧重自身领域,因此,在今后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通过日常的学习让大学生预知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降低过高的期望值,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学会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以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面对求职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其次,我国高校普遍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利用现有资源,成立就业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利用心理健康中心对全体学生通过心理普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测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同学,然后由就业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介入,针对其真实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咨询等方法化解其心理问题,帮其尽快适应求职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3.4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就业心理教育以外还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一旦学生在就业时出现心理危机能够及时介入降低其危害性。首先,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学校应该成立心理问题大学生干预领导小组,形成以学校为单位的相关部门,由学生处等部门联系相关部门及二级学院,结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建立全面的校园心理危机快速反应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突发的心里问题。其次,在面对学生突发的心里问题时,相关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保证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最后,应该建立家校联动体系,把学生在校和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和家长反馈,邀请家长共同介入,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3.5提升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情感支撑作用
家庭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个人在人生重大事件上的选择,自然也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上的选择。家庭不仅为每个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提供情感上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求职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更加关心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倾听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帮其解决己所能及的困难,做其坚强的后盾,减轻其就业心理压力,避免造成就业心里问题。
4结语
就业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目标的实现。但是,就业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牵扯到个人,更是与社会、高校和家庭密不可分,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健康发展又关系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应形成合力,解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造成其就业心理问题,帮其顺利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里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祝红梅.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探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6(6):64.
[3]孙晔.社会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8.
[4]王韦燃.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5]朱小红.浅析金融危机下的大學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
[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宁(198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4205019082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