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忽略哈马斯的代价

时间:2024-06-01

毛小林

巴勒斯坦战火又起!这一次的图景不再是以色列的坦克、投掷石头的巴勒斯坦青年、中弹仆地的殉难者与抬着尸体抗议的巴愤怒民众,而是发生在巴勒斯坦内部的两大派系——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近乎“内战”式的血腥枪战。受害者多是参战双方的武装人员,伤者达几百人,死者到目前也已经超过100人。其杀人手法甚是残忍,有的被射穿膝盖骨,有的被缚住双手从高楼推下,有的被拖到路中央,“砰”的一声就地处决。于旁观者看来,这就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徒使巴勒斯坦60年未果的建国事业雪上加霜。

“加沙地带的第二次解放”

是谁先挑起了战火?哈马斯与法塔赫都在互相推诿。事实上,两派自今年3月组建联合政府以来,只共享了不到两月的平静期,便又陷入此起彼伏的武装冲突中。

6月11日,加沙地带的法塔赫高级官员Jedivan被杀,法塔赫总统卫队向来自哈马斯派系的总理哈尼亚的住所发射了火箭炮。1小时后,4发迫击炮弹落到了阿巴斯的总统官邸。不久,哈马斯的执行部队在与埃及毗邻的加沙地带驱逐了法塔赫的安全部队,完全控制了当地局势。哈马斯所谓的正义与伊斯兰统治,终于降临在其大本营加沙地带。

约旦河西岸由于以巴共管,且法塔赫的势力远比哈马斯强大,迫使后者转入地下活动。混乱中,法塔赫也枪杀了哈马斯的一名高级领导人。但巴当局总统阿巴斯不愿看到太多的个人报复,也试图阻止派系之间的暴力从加沙地带向西岸蔓延,所以没有命令总统卫队投入全面血斗,而是努力寻求政治解决。在哈马斯公然抗命后,6月14日晚,阿巴斯宣布解散联合政府,委任财长法耶德为新总理,筹组专家内阁,并称将尽早举行大选。

哈马斯对此却根本不买账,坚称自己是通过合法选举选出来的,哈尼亚目前还是政府首脑,而阿巴斯任命的新政府“违法”。对于在加沙的军事胜利,哈马斯认为这是从美以的“合谋者”法塔赫手里获得的“加沙地带的第二次解放”。哈马斯发言人巴赫姆说,法塔赫的安全部队试图与美、以联合起来消灭哈马斯的力量,哈马斯的行动纯粹是为了自卫,目的是制约安全部队,去除安全部队里面的“腐化”因素——其与美国的密切联系。

在哈马斯看来,美国不仅把法塔赫的总统卫队训练成一支精英部队用来抵抗哈马斯,还耗费了约5900万美元对法塔赫力量进行训练,此外还提供了大量的非致命武器,怂恿法塔赫对其下手。哈马斯见势不妙,趁“宿敌”法塔赫武装力量总管穆罕默德·达赫兰正在埃及接受膝部手术之机先下手为强,拔除法塔赫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据点;与此同时,哈马斯也对新联合政府提出要求,即安全力量必须向内务部负责,向总理哈尼亚负责。

两个和平计划的破产

在众多对哈马斯口诛笔伐的声音中,以色列分析家鲁宾斯坦的发言显得另类,他认为这场危机源于法塔赫的过失:“法塔赫拒绝与哈马斯完全分享巴当局的权力,即使哈马斯在2006年1月的大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法塔赫被迫摒弃巴人的选举结果,原因是全世界都要求他们这么做。哈马斯这么做仅仅是使用武力,去获得它所应得的权力。”

换句话说,无论法塔赫还是美国,都没有从心底承认过哈马斯的执政权;3个月前根据麦加协议产生的联合政府,不过是两派为化解各自面临的压力而采取的权宜之举。两派自己也都知道,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哈马斯成立伊始就是一个宗教性组织,信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不在乎“妥协的和平”。《古兰经》云,“对真主的信仰是战争中获得坚韧与耐心的源泉”,又说“受压迫的人民,尤其是家园被占领者,真主鼓励你们拿起武器去抗争”。对备感压迫的哈马斯来说,《古兰经》的训谕是其不竭力量之源。伊斯兰教提供了一个彼岸世界的评判机制,而世俗的现实考量,对虔诚的信仰者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只有透过哈马斯的宗教理想气质,才能真正理解其不屈服的强硬立场。

而法塔赫则是世俗的、马基雅维利式的,目光现实。1993年,在冷战结束后的大环境影响下,戎马一生的阿拉法特在其64岁时接受了以色列总理拉宾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在美国白宫正式签订了旨在结束以巴几十年的流血冲突,由巴解组织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奥斯陆和平协议》。阿拉法特由此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并于翌年与拉宾同获诺贝尔和平奖。但在新兴的哈马斯看来,法塔赫领导的巴解组织在这次谈判中放弃了太多不该放弃的权利,是一种彻底的自伤行动;另外,巴解组织垄断了以色列移交给巴人的自治权,没有给在加沙本地作战的哈马斯分一杯羹,很不公平。这两个因素使得哈马斯不惜祭出人体炸弹的杀手锏,以阻挠法塔赫与以色列达成进一步的协议。

1993年9月《奥斯陆和平协议》中所没有涉及的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被2003年5月正式出台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当作了中期目标。然而,这个为期两年的“路线图”启动不久便陷入瘫痪。以色列总理沙龙根据自己的理解,竭力推动巴勒斯坦当局设立总理以削弱不肯对哈马斯动手的阿拉法特的权力,并在巴勒斯坦实行自由和民主的选举。此举虽然有利于以阿巴斯为代表的法塔赫改革派的崛起,却由于忽略哈马斯的存在,简单地将其视为恐怖组织,而埋下了哈马斯日后通过选举翻身,反过来利用总理职权牵制阿巴斯的祸根。

2005年8月,阿拉法特去世9个月后,沙龙强推犹太人从加沙定居点单边撤离的计划,这又给了哈马斯填补权力真空的良机。等到阿巴斯接管完加沙,大权在握,准备推进关键的财政和安全改革时,巴立法会换届选举又接踵而至,法塔赫于是丧失了内阁主导权。

10年之间,两个和平计划,都由于低估哈马斯而破产。无论是以色列、美国,还是西方,都像把头扎进沙子的鸵鸟一样,不愿正视巴勒斯坦的民意发展,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通过允许哈马斯参政,就能够软化哈马斯的立场,使之成为“法塔赫第二”。

永恒的分裂?

现在的巴勒斯坦,正踯躅于建国的前夜。是一头扎进黑暗?还是会曙光出现?这取决于地理上隔离的西岸与加沙这两块区域,会否被歧异的意识形态所异化,而滑向南北朝鲜那样的长期分裂模式。

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地区远比现在广阔,曾经涵盖现在的以色列和约旦王国的大片地区。二战后,历经4次中东战争洗礼的巴勒斯坦,再想恢复1947年联合国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国范围已不大可能。如今,巴勒斯坦更是彻底分裂成加沙与西岸两大阵营,想回到过去谈何容易!

美国现在的想法是,巴以混居的西岸由阿巴斯控制,加沙可以放弃。虽然布什希望在他2009年离任前,能看到有独立主权巴勒斯坦国的诞生,但那是有附加条件的。美国对哈马斯如鲠在喉,不希望它在联合政府里。美国敦促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赶走总理哈尼亚。可以说,今日的冲突,是在美国的意料之中。在目前,对美国来说,“只要西岸”似乎已经成为巴以和平的唯一选项。白宫嘴巴上说,美国不愿意放弃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但美国真正的担心是,哈马斯控制之下的加沙迟早会变成又一个恐怖主义基地。

以色列似乎对巴勒斯坦的分裂也胸有成竹。有巴勒斯坦学者指出,哈马斯的做法正中以色列下怀,这是一个以色列的阴谋:以色列担心哈马斯正利用从埃及输入的武器,升级为另一个难以对付的真主党,所以—直希望隔离这两个区域,封锁西岸,限制哈马斯的影响。哈马斯如今在加沙的胜利,其实更利于以色列在今夏发动赤裸裸的军事干涉,彻底打垮哈马斯,从而孤立加沙。这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几乎是致命的,但对以色列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因为在将来的谈判桌上,面对分裂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的筹码又见增多。

目前,西岸由法塔赫主导的紧急内阁已经开始运作,但对加沙的影响甚是有限。法塔赫拥有诸多优势,如国际社会的承认、充裕的资金保障(单单以色列近期将支付的代收税款就达5.62亿美元)以及美欧的支持,但法塔赫不可能放弃它已经失去控制权的加沙地带而独立建国。哈马斯可能四面楚歌,如加沙的能源、食物供应、就业与医疗,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哈马斯坐拥加沙,有众多的支持者,这是它的优势。目前看来,它也不可能脱离西岸宣告独立。双方都欲主导未来的巴勒斯坦国,但短时间内,这又是个遥远的梦想。

笼罩在中东上空的乌云也有一道银色的衬边,那就是以色列主动向法塔赫递过了橄榄枝。最近正在美国与布什政府商讨对策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说,以色列愿意成为在约旦河西岸新成立的巴勒斯坦温和派政府的“真正伙伴”,并表达了就两国间永久和平协议展开谈判的善意。阿巴斯随即开出了要价:以色列立即执行美国巴以问题安全协调员基思·代顿将军提出的“基准建议”,大规模撤除以军在约旦河西岸的检查站;并大量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尤其是法塔赫最得人心的领导人马尔万·巴尔古提。看来,阿巴斯是希望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积蓄力量,重整旗鼓,再与哈马斯进行下一轮的较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