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熏陶值拉满

时间:2024-06-01

朱则然

沈丰英与俞玖林演绎昆曲青春版《玉簪记》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课程已接近尾声。这学期我选的几门通选课中,“经典昆曲欣赏”是我上得最有意思,收获最大的课。

14次讲座,每位昆曲大师讲课内容风格各异。内容上,有讲述某个经典昆曲曲目或典型形象,题材引人入胜;有追根溯源从独特的角度将昆曲的历史文化或现状前景娓娓道来;有的依托自身经验介绍某行当的表演艺术。风格上也各具特色,有的主讲老师慷慨表演,时不时就来上一段精彩的即兴演出供我们享受;有的主讲老师学识渊博宛如一本装满戏剧知识的书,将各种文化常识历史背景发展原因信手拈来;有的主讲老师热情洋溢,当讲述戏曲、讲述自己唱戏经历时眼神明亮,语调抑扬顿挫……

张卫东先生对昆曲和昆腔的理解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昆曲的根基是腔,是歌唱,腔和字间的关系即是肉与骨间的关系也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字宜刚,腔宜柔;字宜重,腔宜轻。外柔而内刚者是君子,外刚而内柔者是小人。昆曲的曲词源于花间派,唐代中末期战火纷飞,文人借助诗词陶冶自己,在风花雪月的婉约曲词下,文人们用儿女情长映射自己对国家的理想抱负,成分逐渐复杂多样,一个曲牌对应一种词调一种唱法。昆腔要用元代大都的北京音准,就好比书法要用毛笔来写,钢笔、圆珠笔练不出毛笔书法。不用明朝的定律唱出的不是明朝的昆曲戏。如果用钢琴定调音律,西洋的音味则无法吹出传统的真正的昆腔。平均孔的古式本音笛子吹奏得如洞箫般美妙,声音时而低沉委婉,时而清丽圆润。听着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张先生的朗声歌唱,我有点明白了他坚持殚精竭虑寻求介绍音韵古本的原因,那不僅是教育家治学的严谨,更是传统艺术演员对自己从事领域的敬爱。

刘静女士对《百花赠剑》的解读也令我印象深刻。《赠剑》是典型的北方昆曲,表演上大气端庄,遒劲恢弘,剧情以剑为明线,推进“情”的发展,百花公主英气逼人,单纯泼辣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静女士放了很多自己演出的录像片段,还现场展示了几段,老师富有激情又深入浅出的讲解也让我感到惊叹,原来简单的一个站位、一个动作都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真的很有意思。

还有很多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巍女士那精湛的动作表演使我深刻体会到昆曲演员背后付出的辛酸与艰辛,在不起眼的动作背后是功力的体现,也希望小生等行当能有更多人传承下去。《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纪录片中老先生对徒弟近况的关切和嘱咐让我直观地感受到文化艺术是如何传承下去的。李简女士的讲解和昆曲工作坊小姐姐的带唱使我走近著名的昆曲《牡丹亭》的世界。鹤鸣云端上,郑培凯先生对《长生殿》的忏悔意识的解析也值得一提,因为他身为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无论从观点,还是演讲风格上都令我耳目一新,我觉得是解析戏曲最独特的一位。当然还有陈均老师对北京昆曲史的介绍,我本人特别喜欢昆曲史的介绍,尤其是陈老师这堂课,特别引人入胜,有时候感叹要是专业课老师也都这样生动地讲课就好了。我觉得“经典昆曲欣赏”很好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能让我回顾这学期时开心地说——周四晚上的这两个小时非常有价值。

责任编辑:陈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