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春招之旅,线上走两月

时间:2024-06-01

陈利红

虽然很多公司的招聘通道很早就开放了,但正式开始筛选简历要等到4月,甚至是5月,能够很快给予回复并开始面试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我最初的计划是:3月笔试复习与简历投递同时进行,4月通过实习争取留用,5月完善论文准备毕业答辩,6月开始我的毕业旅行。可一波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

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局限在小小的宿舍之内,难免容易情绪低落和感到压抑,但换个思路,我也可以把这段时间当做静下心来学习、准备面试的最后机会。在几场线上面试中,我踩了不少雷。起初,我认为线上面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能让自己处在舒适区。但没想到,由于网络投递和面试,每个岗位都会收到比平时更多的简历,许多面试官更是直言并没有看过我的简历,走过场般地问了一些空泛的问题。我感到很尴尬,只能硬着头皮照本宣科地回答。还遇到一家公司,要根据面试官的空余时间灵活调整面试时间,我在忐忑中从上午9点等到下午2点,又等到了晚上10点,最后面试还是被取消了。

除了面试内容和时间难把控,技术问题也让人头疼。第一次面试时,我由于不熟悉视频软件,导致既没声音,也没画面,我手忙脚乱地调试,而后不断地向面试官道歉。这使我在面试的前10分钟,思路都是混乱的。后来,又出现过在面试中电脑忽然卡顿,不得不中断的情况。有了这两次教训,我在收到面试的具体要求后,马上下载好要用的APP,并让室友帮忙,模拟进入网络会议室,保证声音、画面都是正常的。我还会提前给手机、电脑和iPad都充满电,下载好相同的软件,以防某个设备再突然卡顿或者出现故障。

线上招聘加剧了信息整合的难度,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向我扑来。信息太多,找到与自己相符的岗位犹如大海里捞针。即使有想要跟进的,也常常是看过了,就抛之脑后,再也找不到了。而如果看到不错的公司就立即投递,又势必会分散太多的精力。我曾遇过多次这样的情况:某公司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想聊聊,而我却根本不记得自己投递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用上了石墨文档,把所有投递过的公司记录在了文档的表格中,并标注所投递岗位、投递日期、目前进度、心仪程度和自身匹配程度。我每天都在文档里更新这些信息,一方面能够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有个良性的认知,同时也提醒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匹配程度比较高,而非心仪程度较高的岗位上。疫情之下的就业,不是找最好的工作,而是找相互满意的工作,要降低自己的预期,先就业,再择业。

我还把自己本硕期间的各种经历也都整理在了石墨文档中,包括所获荣誉、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但是比简历中的内容要详细,是个人简历的拆解版本,可以使我在线上面试时能随时抓取关键内容进行回答。

此外,我每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都会专门整理出一个“某公司面试准备”文檔,组成自己的“面试库”。我根据网络上别人分享的面试经验,列出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并在文档中附上自己的回答思路,同时辅助案例作为说明,提高我话语的可信度。比如面试官问:你有什么项目经历?这个问题看似容易,但是要不过分吹嘘,又听起来有点厉害,其实并不容易。在回答时要尽可能提及和面试岗位匹配度最高的那个项目或者实习经历,因为“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的最好语言”。比如面试公司法务,专职法务在专业的同时,还要具备耐心和专注力,因为需要对某一个项目全程跟进,注重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因此,除了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外,我还会补充:自己曾做过学院内法律热线的法律援助志愿者,每次都能细致地解决每一个问题,并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

这种看起来有点笨的方法其实非常适合线上面试。一方面,面试时可以参考石墨文档中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点问题可以被反复迭代,每次面试完都能根据文档复盘自己的回答是否有提升的空间。

受疫情影响,许多在上海的企业都临时取消了今年的春招计划,好在我手中已经有了两个Offer。在继续求职的同时,我少了几分焦虑。4月初,有一家我很早就投递了简历,并且对其岗位和待遇都非常满意的央企突然致电,与我预约面试。我把这次的面试当做最后一搏,最终获得并接受了这份Offer,结束了我为期两个月的线上春招之旅。

责任编辑:贾倩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