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华第一导游”带你走入清华秘境

时间:2024-06-01

杨国华

有人问我:清华园哪里最美?

这个问题有点难。每天在园子里行走,每天在朋友圈晒图,连续五个学期开设通识课“清华学”,

甚至被同学们戏称“清华园第一导游”,我觉得清华园处处有美,各有千秋,很难排出顺序。

于是我闭上眼睛,看看哪些景观浮现在脑海,结果想出了“十二景”。

当然,“十二”并非确切数字,可大可小,只是“清华学”班级一般是十二个本科生,课程也是十二周,巧合而已。

这“十二景”有高山仰止——王国维纪念碑,壮志凌云——西南联大纪念碑,万壑千岩——地质之角,

浑然天成——景观石,巧夺天工——雕塑,争奇斗艳——植物,曲径通幽——园林,鸿图华构——建筑,

桃李不言——老校门,群贤毕至——故居,庭院深深——胜因院和生生不息——校河。

其中有些已为大家熟知,我不多说了,我重点介绍几处“秘境”。

地质之角

清华园博大精深,“地质之角”别有洞天。在学堂路西侧,第四教学楼后面,在绿树掩映之间,有288块岩石,特征不同,形态各异。这里是水利系的实验基地,也是清华师生长知识的地质公园。据创建之初的学校官网介绍,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在自然尺度下集中、全面、系统、便捷地展示典型地壳岩石和典型地质现象的校园实践教育基地”,“从全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大型工程现场采集三大类近百种典型的岩石标本、十多种典型的地质构造标本,36种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典型的地层标本”。

这个地质公园的“园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系张建民教授,“地质之角”是他一手筹建的。他不仅选定了每一块石头(兼具地质特征和观赏价值),而且亲自布置和设计,“天南地北”,中心突出,“一亭”和跌水,树木种植,甚至爱因斯坦手书的镌刻,都有所用心,令人走进这里就感到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他喜欢在这里漫步,慈爱的眼光扫过大大小小的石头,仿佛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是他的园子,甚至他的办公室就在這里的一幢二层小楼上。清华园里出奇人。张建民老师就是一位奇人,以一己之力为清华园营造了一块风水宝地。

景观石

清华园内有“十大景观石”:前寒武纪海底火山岩“桂韵”(西门内、清华路南);前寒武纪海底火山岩五彩奇石“禹域瑶华”(六教北、土木水利学院前);瘦漏皱透“泰湖石”(观畴园食堂东广场)和太湖石(综合体育馆东北“世纪林”前);独石成山“泰山石”(人文图书馆前);蛇纹石花玉“母育子”(甲所前);灵璧石“擎天柱”(综合体育馆南花园);侏罗纪年石树“硅化木”(清华大学接待处前);“牡丹石”(校医院对面牡丹园前和四教西侧牡丹园)。

站在这些高大、奇特而年代久远的石头面前,人们常常感慨万千

站在这些高大、奇特而年代久远的石头面前,人们常常感慨万千。色彩斑斓的海底火山岩、惟妙惟肖的硅化木和顶天立地的灵璧石,让人看到地质的变迁和人类的渺小。“千疮百孔”的太湖石,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图案丰富的花玉、牡丹石和泰山石,让人浮想联翩。这些都是景观石中的精品,在造型或纹理方面,营造了艺术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胜因院

胜因院是教师住宅区,建于抗战复校之后,名字来自昆明郊区西南联大旧址“胜因寺”,也有纪念抗战胜利之意。这里有十几栋小洋楼,美式乡村风格,姿态优雅,是唯一经过整体修缮的故居群,目前多数为办公用房。

来到胜因院,除了感受优美的环境,想想以前的故事,还可以走进22号看看。这里曾经是历史学家周一良故居。他是很有故事的人,学术承前启后,人生跌宕起伏,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不仅如此,他和夫人邓懿曾被称为“泰山情侣”,风风雨雨六十载,说不尽的美丽与哀愁。在二楼朝南的房间,能看到他们俩的老照片。

责任编辑:陈晓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