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陈满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一词代指荷花最初源于屈原的这篇《离骚》。
自古以来歌颂荷花的文学作品甚多,无数诗词里用“芙蓉”一词指代荷花,如南北朝薛道衡的“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唐代李商隐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宋代欧阳修的“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人们喜爱荷花,也赋予其精神。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歌颂了莲的朴素天然,宋代文人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更是奠定了莲的文化地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赋予了莲高洁坚韧纯净清廉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蕴意。
长久的文化铺垫使得荷花与“芙蓉”两者连接紧密并深入人心。
单瓣木芙蓉
粉色木芙蓉
但“芙蓉”一定代指荷花吗?当然不是。事实上“芙蓉”是个指代不明的模糊概念,其实并不是专指一种花。古人将花瓣多重、辐射对称的花都称为芙蓉。除了广为人知的荷花之外,还有牡丹、辛夷、木芙蓉甚至罂粟都被称为“芙蓉”,如唐代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一句中写的其实是辛夷;清代龚自珍“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一句中写的其实是罂粟。而现代植物学里也还有特征相似的植物名称与“芙蓉”相关,如芙蓉菊、芙蓉葵等。
虽然“芙蓉”指代的花并不唯一,但在先秦至唐代期间,文学作品中“芙蓉”多指荷花,这一点毋庸置疑。至唐代时,木芙蓉在诗词中出现的次数增多,有不少诗人也用“芙蓉”指代木芙蓉,但多数会在诗句中交代区别,或曰“木芙蓉”而非“芙蓉”。如柳宗元的“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徐铉的“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许多文人直接将木芙蓉称之为“芙蓉”或“芙蓉花”。陈与义的《芙蓉》一诗中的“芙蓉墻外垂垂发,九月凭栏未怯风”、文同《和吴龙图韵五首·二色芙蓉》一诗中的“蜀国芙蓉名二色,重阳前后始盈枝”便是直接将木芙蓉唤作“芙蓉”。宋以后,人们更常常直接将木芙蓉写作“芙蓉”,不再刻意区分了,如明代郑嘉的“绿岸芙蓉花,花秾叶逾翠”、清代纳兰性德的“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都没有再交代区别。
而且自宋代以后,人们多将荷花称为“芙蕖”“菡萏”,明代吴维岳的诗句“南村新酒熟,还许就芙渠”中便用的“芙蕖”,而清代吴伟业的诗句“池上临华轩,菡萏吹芬芳”中则用的“菡萏”。
那么,木芙蓉究竟是何种花卉?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叶片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
相传木芙蓉正是因其红艳如荷花,又是木本植物,故而借用芙蓉之名才得名木芙蓉,又因其红似酒醉,也叫酒醉芙蓉。与炎夏开花的水中芙蓉不同,木芙蓉在百花落尽的秋天开花,傲立秋风,故而又名拒霜花。
木芙蓉有着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我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
木芙蓉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形似牡丹,迎霜开放,各种文学作品中对其色彩、姿态和“品质”有很多描写。唐代白居易有“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赞美其娇艳如醉;宋代熊瑞有“青鸾庭馆翠重重,雉扇娉娉雍万红”,吟咏其繁盛娉婷;宋代曾丰有“芬芳犹帯秋风残,婀娜岂宜江路侧”,称颂其窈窕婀娜;大文豪苏轼有“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歌颂其不畏严寒,将木芙蓉奉为花中的高洁之士。
湖湘一带被称为“芙蓉国”,源自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的“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相传在唐宋时代,湖南湘、资、沅、澧流域广生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有白、黄、淡红数色,繁盛丰茂,而又颇为淡雅素美。五代末诗人谭用之乘船游湘江时,见两岸芙蓉高大挺拔,铺天盖地,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飞舞动,妩媚妖娆。而丛林村落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诗人见此景色,心中触动,于是写下这首诗。
白色木芙蓉
重瓣木芙蓉
有人提出诗中并未交代“芙蓉”的细节,只说其在秋风中开放,而荷花也可以开到初秋,将其确认为木芙蓉存在证据不足的嫌疑。
要确认诗中所说的“芙蓉”究竟指荷花还是木芙蓉,就用得上植物学了。荷花喜欢淤泥深厚、水深较浅的水域,并且因为叶茎中空柔弱、容易折断,适合生长在静水之中,不适合生长在水波流动的江河之中,故而常常生长在荷塘湖泊里。湘江滚滚向前,不适合淤泥堆积,无法形成深厚的淤泥,且每年都会有汛期,极其不适合荷花的生长。
莲
《长物志》记载:“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湘江流域广生木芙蓉也很符合常理,故而诗人谭用之在湘江两岸所见的“芙蓉”,当是木芙蓉。
而木芙蓉喜欢温暖湿润气候,适合在湖南、四川等地生长,五代时成都遍种芙蓉,每到深秋繁花盛开璨如云锦,遂有“蓉城”之名,可见木芙蓉十分适合西南的气候。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木芙蓉原产于湖南,为湖南本地植物。湖南省内野外常有木芙蓉生长,农村的院落中也广为栽种。
责任编辑:徐玲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