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的3点建议

时间:2024-06-01

编者按:每年大学生毕业季,都会有一些学生求职难。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教授认为,大学生求职难除了一些地方工作岗位紧张、有的学生不愿去基层等原因外,与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紧密相关。6月11日,曹小卉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褚芯梅、青年教师吴天博士,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景,以“大学生如何做个学习的成功者”为题,围绕如何确定专业方向、积累专业能力等问题展开讨论。

学习方法正确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永远受益。从教师角度,我对于学习方法提3点建议。

思辨与质疑: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学生在碰到问题时,最簡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请教老师。可是有没有想过,教师说的可能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答案?

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单线式:一个问题,一个方法,一个结论。很少有人会在老师讲的“正确方法”之外另辟蹊径寻找别的解决方法。

有一位知名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里谈到自己在国外学习时,教授给她的最高成绩是A-。她忍不住去问:“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学习不如我努力的同学,都能得A+,而我却得不到?”教授告诉她,你学会用我教的方法得到正确结论,所以可以得A-。但你认为不如你的那些同学会质疑我的方法,能用别的方法得到正确结论,或用我教的方法还能得出其他结论,甚至能指出老师方法的不足和缺陷。这证明他们思考比你多比你深,所以他们能得A+。

“质疑和思辨”,是培养创新突破能力的最佳途径。当今网络和数字化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接触、了解、学习更多课堂以外知识的很好条件,学生可以深度思考,在众多现象和解决方法中,找到最佳方案。

弹钢琴: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弹钢琴”,就是抓工作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就专业学习而言,能全面发展固然可贵,但突出重点更实际。

专业教学时,老师会把课程内容分为“应会”和“应知”两大类。应会是必须掌握;应知是必须了解。“掌握”和“了解”是有区别的,知道各有偏重,又相辅相成。要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知道有哪些“应会”、“应知”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理论,知道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再结合学校课程设计把握重点,科学分配学习时间与精力。

“弹钢琴”的学习方法不只限于课堂学习。学校课程设计是考虑全体学生的,必须照顾“面”。个人就要在自己选择的“点”上用力自学,增加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大学学习本来就需要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以自学补充课堂学习,甚至应该以自学为主,老师只起引导、帮助的作用。不然,老师讲的没全会,老师没讲的全不会,怎么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开放学习:师生互教,学生互学

学生和教师交流,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能让教师了解学习效果,了解学生需求,更新知识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切实际的教学方案。

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也很重要。电影学院有一个特色课程: “联合作业”。这个课是创作课,学生自己跨专业组织“摄制组”,会由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表演系、美术系、录音系、管理系的学生自由组合而成。所有工作由学生们自己协商完成,教师只负责帮助和指导,最多再加上监督完成。这个摄制组的构成、运作都与真正的电影摄制组一样。学生们把各自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施展出来,又从其他专业学生那里学到自己欠缺的知识、技能,一起完成一部短片。这不仅仅是实践过程,更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在一起会争论,甚至会有碰撞,但正是在这种争论碰撞中,学生学到了本专业课堂上没学到的知识。多年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果。

学生互教互学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能让他们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没有隔阂,没有顾虑,敢于争论,畅所欲言,许多问题就在这种争论中得到更深入的认知,从而找到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跨学科的交流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准确地认识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而使他们看到不足,在学习中更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也更积极主动。

责任编辑:王新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