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钻入节理深处

时间:2024-06-01

林可 竹子

“3+2+3”的选择

刘燚本科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读研时选了岩土工程为研究方向。像大部分高中生一样,刘燚高考选专业时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样,但读研的这个方向完全是她自己选的。

当时她的老师戴峰在做有关西部地区地震的课题,她认为很有趣,就去跟戴老师交流。刘燚认为这个方向的现实性和时代性都比较突出,成都所在的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大大小小的,即使是小震往往震感也比较明显。汶川地震后,对地震的研究更显迫切。

这个时候是大三,刘燚选择了三加二加三,在本校直接读硕博。刘燚保研的成绩是足够的,除了本校保研,毕业的选择还是很多的:工作、出国留学和保外校研,特别是她可以被保送到清华读研。最后之所以选择在本校三加二加三,刘燚经过了一番思量。去清华的话,她不确定能够找到能像这样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和心仪的导师。清华实验室的条件很好,但去清华可能要读偏水力的一个方向,她觉得研究地震这个方向更有意思。“做科研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刘燚说。

节理岩体的挑战

刘燚现在的研究主要是岩石动力学,研究中要开展很多试验,试验有两种:室内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

刘燚先做的是模拟,大三一确定硕博连读,她立刻进课题组,先学数值软件。“数据模拟做错了可以重新来,比做室内实验要快”。刘燚说,“室内实验比较难一些,如果你没有基础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做。”

刘燚大四的毕业设计就是做的数值模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你对这个学科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就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就开始可以想实验方案了,想到方案再去做实验,科研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刘燚说。她的第一篇SCI论文就是跟数值模拟有关的:节理岩体循环加卸载试验数值模拟。

现在说起来科研,刘燚语气很轻松,但一开始其实挺不适应的。刚进课题组,刘燚一下子懵了,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当时,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很失落,挫败感非常强。“平常跟同龄人比,大家觉得你不错,你自己也觉得还可以。进了课题组,发现别人比你优秀得多,自己连论文都看不懂。”

怎么去适应?

刘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梳理国内外关于节理岩体的文献,看别人研究了什么,不足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是还没有研究到的。“论文一遍看不懂就看十遍”,没有办法,只能多花时间。“数值软件是英文的,不懂就问,总不能一直失落下去”。刘燚就这样坚持着,突然某一天,她发现,好像以前觉得很难的问题迎刃而解,看论文的速度也快了。刚开始写论文,觉得很难写。第一篇论文就写了半年,后来就发现好像速度变快了,一个月就可以写完一篇,老师还觉得写得很好。“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但是没有一个很明显的阶段,我自己真的分不出来。”

刘燚已经有23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关于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什么叫节理?刘燚说,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比如地震,会产生裂纹,裂纹的专业术语就是节理。“打一个比方,比如苹果,它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切一刀之后,即使还没有分成两半,但是中间已经有一条缝了,这就相当于岩石的节理。它还没有分成两半,但是中间已经有一条缝了,就不再是完整的了。”

这个方向是她和导师戴老师交流选定的方向。刚进课题组戴老师就给了大方向——循环荷载的节理岩体实验,但具体怎么做要自己探索,因为这个方向对导师来说也是新的。刘燚要先拟一个方案,她花了半年读文献(当时看英文比较慢,花的时间略多了些),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梳理出来。实验方案出来后,戴老师进行了修改,虽然这是新方向,但導师对大方向的把握很准,“他没有让我在研究方向上吃过亏或者走过弯路,就没有说你做着做着发现这个课题不行了。”刘燚说。当然之后也会有不断探索,不断沟通。戴老师没有特别的事情每天都要跟学生们见面,经常是一起吃中饭或晚饭,大家进行交流。

刘燚总结道,这样的研究主要是在工程开工之前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撑,起到对工程的加固作用,但最终的落脚点是能够提供抗震措施。目前,刘燚对节理岩体的研究还处在基础研究的范畴,并没有进入应用,她一直在努力探索。

现在,刘燚又开始研究新的方向,基于之前的大量研究,开展了新的课题。“可能跟生物结合一下”,这个方向很新,刘燚慎重地表示她们还在调研,已经有一段时间,认为还是有一定可做性的。她表示:“要做点新的东西,学术是要发展的,不能只是吃老本。”

找到弱点,避开它

进入大学经过8年的学习,博士毕业后,刘燚今年留校任教。回想求学经历,她最大的感触是要做喜欢并擅长的东西。“你不喜欢的话,很难坚持,也很痛苦。”说到这里,刘燚举例,自己曾经非常不善于做建筑画图类的事情,剖面图、三视图这些东西对于自己而言非常晦涩,因为画图上的弱点,她特意避开了与画图相关的研究方向。

“我觉得你要找到自己的弱点,然后你尽量要去避开它。因为有些东西你没有办法克服,像我那个画图,我觉得我画十年都没有办法克服,既然克服不了,那就只能避开,避开的话就会好很多……我不擅长画图,但我擅长写论文,那就去做研究类的事情。”刘燚如是说。

责任编辑:钟鑫

刘燚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师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动力学与工程

学校通知填报第十四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材料时,刘燚的内心是不太情愿的。从年度大学生人物评选开办以来,她所在的四川大学仅有一人获此荣誉,她本能地认为太难了,搞不定。为此,刘燚还专门去和导师戴峰沟通一番,怕浪费学校的名额。最后决定还是冲一下,定位是提名奖。“我看了一下那个表格,觉得也不是很麻烦。”刘燚笑着接受记者的采访。

其实,对于刘燚而言,获得年度大学生人物荣誉名副其实。在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硕博(3+2+3项目)8年,她在节理岩体领域发表的23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在校期间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荣誉更是拿到手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