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段子哲思

时间:2024-06-01

秦钰阳

“柏拉图这个人啊,论证不够故事来凑。他讲,从前宙斯带着诸神赴宴,驾车技术不如宙斯的小天使们在陡峭的山崖边翻了车坠入凡尘,天使的灵魂和马的身体结合起来,成为了现在的人类,忘记了过去。但是如果你努力学习,把蒙在心上的那层厚厚猪油擦掉,你就又能想起在天国的理念,飞回天堂。柏拉图的意思是,学习让人恢复知识,而知识是你原有的回忆,这就是主观认识论。”

这是浙江大学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吴旭平的“段子”,他正在讲授“认识论”。这位被戏称为“充满哲学气息的顶尖段子手”的思政课老师在浙江大学非官方匿名教评系统“查老师”里获得了学生打出的9.96分/10分的高分。

虽然讲了很多“段子”,吴老师其实遵循着黑格尔“所有的真理自有其深刻的逻辑本质”,在课堂上生动又细致讲述着每一个原理背后的逻辑根据。吴老师很擅长为那些看似在现实情况中显得生搬硬套的理论找到合乎逻辑的例子。

“来,这位同学。对,说的就是你,长得还挺帅的哦,来教室前面来回走一圈,大家注意看,盯紧!”笑眯眯地提出一个看似无理的要求后,吴旭平要同学们闭上眼睛放空30秒,再睁眼时回忆刚刚那位同学的运动轨迹。“是不是发现短视频有缺漏了?因为我们的记忆是以表象为单位的,你可以回忆起自己八岁那年某一瞬间的生活画面,但你绝对想不起来自己八岁那年在夕阳下奔跑的片段。”他解释着感性认识中的“感觉”如何变得抽象,变成“表象”。

吴旭平又叫一个学生描述自己妈妈的长相,由他来画肖像。“眼睛大吗?正常是吧。脸型呢?哦,和你一样。”明明是客观的描述,但画出来的却怎么也让人联想不到真人,吴旭平这是想告诉学生辩证逻辑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可以上升到并丰富理性,但是理性却很难回到感性。”满堂会心的微笑中,辩证逻辑便也深深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吴老师喜欢讲段子、分析段子,也喜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段子。

在说到孟子所讲的“礼、仁、羞恶、是非”人心四端时,有同学举起了手提问:“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孟子的嫂嫂快要掉到井里去了,但是出于礼节男女授受不亲,孟子应该拉还是不拉呢?”讲台下轰然一片,各种回答层出不穷:“孩子快掉井里了要去拉,怎么嫂嫂就不能拉了呢?这是仁心中的恻隐之心。”“但是羞恶之心是人最初的天性,要排在仁心前面呀!”……吴旭平笑眯眯地看着讨论热烈的同学们,似乎对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原来,这是他课堂上的常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老师。

这个从学生时代起就爱思考、爱提问的老师在课堂上借鉴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术:“有异议者拥有优先发言权”,同学们只要发言就可以获加平时分,并且问答规则也非常自由——学生甚至可以随时举手示意打断老师。当然,为了防止一个人天马行空地滔滔不绝,两人便可以联名打断前一位发言者,这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课堂提问和救济原则。

吴老师每周都把一个争议性很大的现实问题当成辩题,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再分成正反方,对问题的肯定和否定面进行对抗和辩驳。世界是不是可知的?知识来源于经验还是潜能?美是主观上的愉悦感还是事物的和谐秩序?不是单纯展示,而是思维碰撞,老师也不是权威的决定方,只在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说明智者学派在认知理论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吴旭平抛出了一个问题:“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同学们对这句话赞同吗?”

——“没有一把最高的尺子,一切没有定论,世间便没有确定性的规则。”“这个‘人是个人还是人类?”“凭什么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也可以说狗是萬物的尺度!”……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们一步一步慢慢触摸到了论断背后的逻辑和深意,也对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责任编辑:陈晓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