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陈晓丽
2009年为迎接北理工70周年校庆,学校决定筹建北理工校史馆,王馆长当时的身份是北理工档案馆副馆长,负责收集校史资料并整理馆藏档案。2009年6月王馆长接受任务以后,脑海里立即反应出一个思考很久的问题:学校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延安时期的建校史,虽然人们熟知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但保留到今天的物证、实物、档案少之又少。除了一些回忆录、老照片就是校友保存的书籍、讲义、笔记等,最能反映一个单位真实存在的公章、文件一样都没有。用什么来展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诞生和早期建校的意义呢?带着这个疑惑,王馆长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查找。从老一辈校史工作者留下的珍贵校史书籍《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到拜访老一代校史研究专家,但是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证性资料基本没有。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撤出延安,延安时期的很多珍贵档案很难保存下来。
王馆长苦苦思索着,该找的基本都找了,只剩中央档案馆。可是到中央档案馆查找资料,手续非常复杂。王馆长思来想去,觉得除了送去干巴巴的公函,还应该写一封信,用真情来打动他们。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中央档案馆终于通知王馆长可以来馆查看资料了。而真正找到與建校相关的文件是在三个月以后。2009年寒假里的一天,王馆长终于接到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电话,于是他便第一时间赶到档案馆,当他到档案馆时,工作人员递给他两张纸说:“我看了半天,字认不全,肯定跟你们有关系,您先看看吧。”他一边道谢一边接过了文件,心想:“这到底是什么宝贝?”这是两张毛笔写的报告,纸上的字大部分还算清晰,因为是手写繁体字,很多字认不清楚。但他看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上边写着:“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并以吴老为院长,陈康白为副院长……”报告的抬头是:“书记处诸同志”落款是:“富春,三月十五日”。看到这里时,他一下子惊呆了,这不是当时的李富春院长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吗?这上面说的是自然科学院成立时的事,这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这是自然科学院的诞生历史吗?他连忙问工作人员:“这是哪一年的文件?有哪一位领导人的签名?”对方答道:“这是1940年的文件,上面应该是毛主席的签名。”然后指着第一页纸的右下方给我看,说:“这就是毛主席的签名,并写:同意。这个签名一般人认不出,像当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著作上的签名就是这样的。”王馆长一听简直高兴坏了,没想到找到了毛主席与学校直接相关的签名。根据他对北理工历史的了解,在学校70年办学过程中,现在能见到的毛主席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签字、照片、证物一个都没有,这是学校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理工大学一个巨大的遗憾。今天这个遗憾终于被打破了!
“第一箭”与“三把枪”
在建设新中国第一批兵工专业的过程中,北京工业学院(北理工前身)成为新中国兵工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领先院校。在解放军各军兵种和兵工厂的支持下,学校曾建成被苏联专家喻为“亚洲第一”的国内最大规模的轻武器陈列馆,囊括了世界各国的各种型号的轻武器,号称“万国轻武器馆”。另外,学校还建成了火炮、炮弹陈列馆,学生们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的火炮、炮弹结构。例如:解放战争中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在辽宁葫芦岛被打捞出水后,就在海军的大力支持下,将其威力巨大的舰炮运抵北京工业学院。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把枪”和“第一箭”。
“三把枪”包括:一是1958年,学校师生与重庆296厂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支全自动步枪。1963年完成设计并定型,被命名为“63式”自动步枪。二是1959年,与云南356厂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挺通用机枪,定型后被命名为“67式”7.62毫米通用机枪。三是1959年,与黑龙江626厂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支微声冲锋枪,定型后被命名为“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王馆长介绍,1960年代初,北京工业学院根据上级的指示,将部分常规兵器专业调出,转到太原机械学院,同时,其主要办学与科研方向确定为以导弹为主,设置与尖端技术密切联系的常规专业。1958年9月8日下午两点,由北京工业学院师生研制的代号为“505”的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空火箭“东方-1号”发射成功。下午4时,科研人员又发射了第二枚二级火箭,再次告捷。这两枚二级探空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走向空间时代的序曲。
近年来,北理工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着力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重大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例如,2011年11月1日早5点58分07秒,满载国人希望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而神舟八号飞船中,就搭载了由北理工牵头研制的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搭载由北理工生命学院承担的生物科学实验项目和载荷一起成功升空,完成空间实验载荷研制以及在空间开展生物科学实验。2016年9月15日,在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配置的“在轨维修机械臂操作终端系统”,其中机器人双目视觉精确引导系统由北理工机电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系统高精尖中心负责研制。2016年10月,由北理工参与研制的用于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中的心理支持与保障的VR(虚拟现实)设备,在“神舟11号”飞行任务中进行了成功验证和应用。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的27个装备方阵中,北理工参与研制的达23个。北京APEC国际会议开幕式中的欢迎焰火,是北理工教师赵家玉带领其团队利用微烟发射药和无硫开爆药,替代了传统的发射药,最终研发出的创新型烟火药,有效减少了70%以上发射药物的使用。北理工研制的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应用在央视春晚及纪念抗战70周年胜利阅兵式等国内外重要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校史馆占地近800平方米,共分7个展厅,通过数万文字史料、千余张图片以及大量的实物、沙盘模型等充分运用空间造型艺术及现代科学手段立体而形象地展示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办学成果及发展愿景。该校史馆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这次参观,于我而言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在校史馆王民馆长的详细讲解下,我对这所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1940年初,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到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取得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成果。当聊到镇馆之宝时,“展厅里的每一件展品可都是馆里的宝贝,都蕴含着北理工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当然宝贝中的宝贝要属 ‘一个文件(有毛主席的亲笔批示)、‘第一箭和‘三把枪了。”王馆长说。
“63式”130毫米火箭炮
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红箭-73”反坦克导弹
中国第一台大型天文仪
中国第一枚固体燃料
二级探空火箭
中国第一台3米焦距远程
地面照相机
奥运电动汽车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的装备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