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补鞋的老人

时间:2024-06-01

蒋依珊

冬日午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忽然觉得脚下有些漏风,低头一看,原来是我的鞋子破开了个口。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要不买一双新鞋?可是冬天没几天就过去了,还是补一补吧。”“但要去哪里补呢?”我不禁有些嗔怪妈妈小气。这时,爸爸在一旁插了句:“我记得北大街那边好像有一家补鞋店。”“对呀!”我边说边敲了一下脑袋,我怎么忘了呢?

我们匆匆赶向补鞋店。橘黄色的太阳缓缓隐入了地平线,西北风呼呼地卷起地上的尘土,向我们耀武扬威。我们边走边找,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找到了补鞋店。门前立着一块木质牌子,已看不出年代,上面写着两排不太工整、略显暗淡的斑驳红字:换拉链、修鞋。门虚掩着,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溜了出来。能看得出来,那是一盏很老的灯,这是一家很老旧的小店。

“吱呀”一声,我们推门而入。妈妈小声地问:“大爷,您能给孩子补补鞋吗?”

老人拿起我的鞋子,眯了眯眼,手指在破缝处捏了捏,说了句“好的”,便开始了缝补。我站在一旁,细细端详着这位老人:他长了一头花白的头发,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可能是由于长年补鞋,他那双古铜色的手上已结满了厚厚的老茧。面前的补鞋机器陈旧、斑驳,放鞋子的托掌和手摇的柄却被磨得锃亮。只见他把鞋子固定住,便娴熟地缝补起来。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老人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着手哈几口热气,双手搓了又搓。不一会儿,鞋的裂口就補好了,可他却并没停下来,又细致地把快开线的地方扯开一点儿,重新检查后再缝上。老人家补鞋还真有一手,我暗想。

鞋补好了,老人的手几乎被冻僵了。“大爷,多少钱?”妈妈客气地问道。“一元。”我愣住了。妈妈也惊诧于这价格,边掏钱边问老人一天能赚多少。老人一听立刻说道:“什么钱不钱的,还不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老人的这句话,似一把小鼓槌,震得我的心轰隆作响。

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很多人的衣服、鞋子坏了一点儿就扔掉买新的,可就在他们扔掉物品的同时,也扔掉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衷心地希望人们都能继承并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让这些古老的技艺薪火相传。

(指导教师张洪业)

精彩点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街边修车、补鞋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小作者通过描写补鞋老人补鞋的过程,展现了老人虽年岁已高,但技艺娴熟,并且愿意为大家提供方便的美好品质。值得称赞的是,小作者写人前先写环境,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补鞋店的质朴、老旧、不起眼,为下文人物的塑造做铺垫。妙用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你学会了吗?

(张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