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造、劳动与教育

时间:2024-06-01

宋 旋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既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劳动不是必然具有教育作用,真正的劳动教育总是与学生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这种快乐之所以产生,主要来源于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乐趣“是任何其他欢乐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快乐没有美的感觉是不可思议的,不过这里的美并不只在于孩子有所获,而首先在于他在创造”。创造是展现人的力量的最好的舞台,它使学生惊奇地看到自己生命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为自己取得的成果感到激动、骄傲和自豪,没有创造,劳动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义务,无论对于智慧还是心灵都不会有裨益。“劳动的创造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经常出现,劳动的创造性使劳动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的精髓所在。

一、“劳动创造性”的丰富内容

创造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新思维、发展新构思开始的,包含丰富的智力内容,而“劳动乐趣的源泉和劳动丰富的精神生活在于:年轻的劳动者之间要有深厚的人道关系,要把为他人、为人民创造幸福快乐当做劳动创造的首要原则”,“让学生在劳动技艺中,在为人们谋福利的创造中去体验自己的荣誉,道德美和自豪感”,因此,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劳动的创造性不仅包含着充实的智力内容,也具有丰富的道德意义以及在两者基础上产生的深刻的个人幸福感。第一,充实的智力内容。“幸福寓于创造性劳动中,而创造又离不开智力的不断提高”,智力的提高是劳动的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基础条件。智力的提高不仅包括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提高,更包括逐渐培养起来的对待知识的研究和创新的态度,只有善于思考、充满研究和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第二,丰富的道德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在劳动教育中要求“每个少年应长期把自己善良的感情倾注到劳动中,并用高尚的动机使劳动富有人性”,“为他人的快乐而劳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实现这一点就要首先诉诸“年轻劳动者之间要有深厚的人道关系”,即互助友善的班集体,可以说,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第二家园”,集体成员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三,深刻的个人幸福感。当有了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成果,当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他人创造快乐和幸福时,便由衷地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确立起人的尊严和幸福。概括起来,劳动的创造性所蕴含的教育期待就是“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讨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中获得幸福”。

二、劳动创造性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中的实践表现和启示

(一)智育过程中,注重研究和创造因素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生的自我肯定

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幼儿、儿童时,就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教育幼儿和儿童时,孩子们的课堂通常就在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孩子们一边在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同一片天空时而呈现蔚蓝色,时而变成红色?为什么太阳当顶时是金色,而在地平线上时呈深红色?……”利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孩子从小就对自然怀有求索的态度。学生不仅听老师讲各种有关大自然的故事,也在创作故事,不仅在欣赏大自然的伟大创造,也在吟诵自己新编的诗句,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所喜爱的自然的一角,孩子们时常为自己的,也为他人的创造欢欣鼓舞。“人在童年,在即将成为少年以前,就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这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要让他们从幼年起即开始积极的看待自己的力量,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人少年和青年时期。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当真理获得使他感到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时,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能进行创造的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师都划出思考的时间,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去独立地发现所学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因素之间的依从关系。学习自然科目时安排各种生产劳动、考察工作和实验活动,学习人文科目时独立研究生活现象、钻研图书材料、进行文艺创造尝试,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研究创造的重要方式。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只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只会使得他丧失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许多在童年时代学习很好的学生,到了少年时,根据教师的评语成了愚笨、能力差、没有热隋的学生,产生这种不幸的原因在于,智慧需要沉思、思索、研究的时期,少年却不去思考,而教师的全部聪明才智都用来设法使自己的课讲得尽可能地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结果却适得其反。

取得成绩是学生研究、创造的有效促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生活中无数的挫折和不正常,其根源都在于他产生了一个痛苦的念头,在他面前只有一个悲哀的世界: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也学不会,其他人能学会的而我学不会。如果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少年面前揭示的是这样的真理,就会给这个人酿成悲剧,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不管学生的能力是多么的平庸,都应该使每个人在童年期时在自己的学习或者兴趣、爱好中获得显著的成绩,看到自己的力量。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不仅是在认识点什么,也是在肯定些什么,成绩能使一个人增强自信,体验到自豪和自尊,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实现教学和教育的结合。“给学生以劳动的欢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在他们心中激起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二)德育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与利他性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进个人幸福

注重引导学生“为他人创造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最高技巧就是善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为他人创造快乐”。创造性劳动不仅可以是脑力劳动,也可以是体力劳动。孩子们养护受伤的小动物。开办鸟医院,春天到来时将它们放飞;建设“美丽角”,清除杂草,植上草坪,栽种苹果树、葡萄树,移植菊花和郁金香,用自己的双手为学校创造美,当亲手栽种的葡萄树结果时,当玫瑰花开放时,挑出最好的送给母亲;在村子里的荒地上种上小麦,小麦成熟后,孩子们亲自收获,打成面粉,做成面包送给需要的人……这些体力劳动中融入了浓浓的人情,使劳动包含了更多的高尚的动机和更多的育人功能,“要使孩子明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全靠成千上万的人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才得以生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双手为人们创造了什么,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幸福,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为他人的快乐去劳动、去创造的习惯。

融洽的集体是实现“利他”教育的重要力量。“集体内部关系真诚、亲密是我经常关注的问题”,要让集体中的每个人彼此关怀,既从理智上又从情感上体察别人的悲喜。集体融洽的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的心灵更加的柔软、敏感,善于体察别人的心情,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因此,在班集体建立之初就应该努力使集体具有家庭般的亲切、热诚、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气氛。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班级上,集体给班上的同学过生日,赠送礼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大点的孩子总是主动关心和帮助年幼或体质差些的孩子;如果有同学没有来上课,晚上便有其他同学去看望他,为他补习……让孩子们不仅对自己负责,也对集体中的他人负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极其用心,“同情人是要教的,要像教他初学迈步时那样,十分用心地、经心而又谨慎地去教”,而且“每个教师都必须深刻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甚至其中的细微末节”,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知道他的心理正在经历的变动,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他的心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