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王丛
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李淑一,一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而她的语文教学是什么样子的,似乎值得我们了解、借鉴。1998年第2期《书屋》刊载的署名柏丽的文章《难忘恩师李淑一》,介绍她的语文教学,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看看李淑一是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的吧。
——李淑一的语文课堂,学生要读书背书。
“当场背书也是淑一师训练我们的一项基本功。抗日战争时,求学不易,一中的读书风气较平时更好。从初中一年级起,便须天一破晓就起床,挟个小板凳到郊坪林野去读英文和国文。”
——李淑一的语文教学,学生要读要背的,都是有价值的书。
“那时,国文教材都是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大前身)的‘老夫子们选定的清一色古文,毛边纸石印仿宋字,非常整齐醒目。”
这种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以读、背为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效果如何呢?好像还不错:“至今我还能把前《出师表》《岳阳楼记》等十几篇古文倒背如流,大半辈子写诗作文确实得力于这种背书训练。”
——李淑一的语文课堂,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淑一师讲解精辟,时时引证些为我们这群小丫头片子闻所未闻的《史记》《世说》等,令我们稚嫩迷糊的心灵大为开阔,对祖国浩如烟海的典籍开始向往。……她吟诵诗词时两臂横撑,回肠荡气;那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音乐美和韵律感;我们中国方块汉字的奇异美学功能,都使我陶醉,以至终身眷恋诗词,始终不忘恩师的启蒙教育。”
可见,李淑一已完全将教材内化,融入了自己的生命,然后以最佳的方式最佳的状态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她的呈现和自己的理解,也把教材内化,融入自己的生命。课堂,就成了教师、教材、学生生命的融合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李淑一使她的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爱上了语文学科承载的中国文化;当然,也爱上了她自己。
——李淑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读写训练。
“……对我们做了全面而严格的古文研读习作基本训练,诸如识字写字、精读背诵、作文日记等,奠定了学生一生阅读及写作的良好基础。”
“课徒亦严。她……要求我们寒暑假都要练大字小字,布置临摹《麻姑坛》贴和《一心小楷》为每日作业。对我们的错别字务求改正。我从小爱看旧小说而不求甚解,不认识的字懒查字典,随便念半边声音,写来也鲁鱼亥豕不分,先生在我身上不知下了多少功夫,才把我这‘白字大王的毛病改去大半。每周一次作文,本子就得批改五十多本,先生对每一本的批改都一丝不苟。写错了字,画个大墨团是不行的,她教我们用小刀沿红格剜去错字,再天衣无缝地补上一小块纸,然后更正。”
——李淑一的语文教学,使她的学生也都具备了深厚的语文学养,特别是都具备很强的写作能力,甚至能够用文言写作,赋诗填词。
“淑一师讲完清人张冈孙的《苦旱行》,我依样画葫芦写了一首七古《难民叹》:‘江上难民成群过,伤心不奈家国破。车厢人挤轨边滚,轿上争先江底堕。……”
“我能用什么宽慰我的恩师呢?只有一首聊表绛帐弟子心意的小词《蝶恋花》:‘忆否桥头河畔柳?春雨春风,吹拂枝条透。诗满桥头风满袖,将侬引入斯文路。意映难任中道殂;稚子无知,不省先生苦。蝶解恋花花解舞,功成人去应无数!先生读后曾拉着我的手,连声称谢。”
李淑一这样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它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厚的语文学养,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淑一师的父亲李肖聃教授,曾留学日本八年,著述甚多,尤精《说文》,做过梁启超任司法部长时的秘书和代笔。淑一师幼承父教,又在稻田女师毕业并在福湘女中进修三年,勤恳好学……”
2.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书法就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功夫,且如书法家田蕴章所说,书法隶属于国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学修养的标志。而李淑一就“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说明她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也标志着她有深厚的国学修养。
3.有高超的写作能力,特别是文学乃至文言文的创作能力。李淑一工诗词,有诗文集付梓,如寄托对丈夫柳直荀思念之情的《菩萨蛮·惊梦》:“兰闺寂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愁多少一本作‘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滋一本作‘湿)”!允称佳作。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有李淑一这样的水平,不就是语文教育之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