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鲁中南山区村域优化政策响应机制研究

时间:2024-04-24

齐贡臣 邢志斌 范亚莉

摘要:根据村域优化政策,调研小组对山东省沂某县十三个村庄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各村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老龄化等问题,当地村民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但同时对政策实施存在担忧。本文针对农民担忧,从政府和农民两方入手探究解决机制:构造政府先建后拆+农民履约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搭建交流平台,保证村民、政府、开发商三者之间的联系,实时共享信息,同时引入村民监督机制,提升村民信任度。

关键词:村域优化;政策响应;先建后拆;信任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04

0引言

随着山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城市聚集,导致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在眉睫。空间布局分散,配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成本高,这就需要全域考虑,优化布局。“村域优化”举措则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

山东“村域优化”工作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较大社会争议。“村域优化”工作可以更好地盘活农村的土地,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改善传统的经营方式,提质增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引起部分村民的反对,并受到外界的质疑。2020年6月27日,山东省委指出了“村域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该工作先暂停。老百姓怎么看待“村域优化”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性障碍?如何提高农户对“村域优化”政策的响应度?针对这些问题,本调研小组对山东省某县的部分村莊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得出相关结论并以此制定解决机制。

1调研地区概况及政策响应情况

根据村庄所处的位置以及村庄自身情况,调研村庄可分为四类:城区近郊型、偏远山村型、危房改造型和分散居住型。

1.1城区近郊型

该类型村庄的主要特点是距离城镇较近,交通便利。调研中发现该类村庄的人口总数相对多,村庄的占地面积大,人口分布集中。村庄的流失人员主要是40岁以内的人员,常住人口还可以达到总人数的60%。该类的村庄中,村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现阶段该种类型村庄的农业发展由原来的粮食作物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新农业,比如蔬菜大棚。有村民表示“搬迁这是一个好事,这样能方便政府的管理。村庄太多,剩下的都是老人,很难管理。”村民在自家房屋已经修缮的前提下,多数村民也支持搬迁。该类村庄因距县城较近,村民与县城之间的联系也较多,对于“村域优化”的质疑声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弱。

1.2偏远山村型

该类乡村的主要特点是远离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区,交通不便,且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该类村庄的人员流失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年龄结构普遍在50岁以上。调研中该类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搬到哪里去”,该类村庄村民的居住相对分散,而且居民区大多分布在山腰处或者山脚下,很难在村庄周围找到合适的建设用地。如果搬迁距离过大,则会导致土地与农民之间的距离拉大,无法保证耕种,生计受影响。有村民表示“搬迁以后如果能够提供一点就业岗位,我们就希望搬迁”。 “村域优化”在该类村庄中并非无法推行。

1.3危房改造型

本次调研的丁某村、张某村(化名)两个村庄由两个不同区域的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村内的留守人口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人口流失现象严重。该村位于某煤矿的塌陷危险区,区域内居住的农民家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隙,房屋全部被认定为危房。因此地方政府决定实施搬迁,将塌陷区内的两个村庄进行合并。通过多家的走访,有多户家庭表示:“我们家的房子的裂隙差不多是从地基开始一直到房顶,房子已经重新修缮过几次了,现在都有点不敢住了。”可见,该村村民对于政策本身有着很高的认同和支持,认为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4分散居住型

本次调研中,李某村今年被告之实行村内的村域优化,该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村,统一行政管理,并且四个自然村之间的间隔有一百米左右。该村目前总共有184户人家,村内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人口流失问题严重,产生了众多的闲置房屋。据了解许多房屋本身年久失修,加之老人离世后子女并不会居住,使得多处房屋坍塌。经调研该类房屋共有二十处左右,房屋闲置问题严重。在“自然村之间的距离间隔大、人口流失、闲置房屋增加”这三个因素的推动下,该村成了周围村庄中最先被通知“村域优化”试点的村庄。调研中有村民说“政策还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政府的具体做法,我不想让他们先拆了我的房子,如果先拆了房子,我以后能不能住上都是两码事。”走访几家后发现,村民都认为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认为“村域优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要顺应趋势,但是对政策的实施方法产生了担忧。

整理后发现,“村域优化”政策本身并没有受到大多数农民的反对,广大村民是希望改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一些。有驻村书记表示:“村域优化以后,改善的不单单是生活环境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对老年人的帮助和管理,让老年人吃公共食堂,老人有什么生活上或者身体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给予帮助,可以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可见,“村域优化”在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已经实施搬迁的地方我们也发现农民的生活环境确实发生了改观,干净整齐成了新农村的代名词。“村域优化”确确实实会使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变,但是还会受到部分村民的反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政府和村民的博弈问题没有解决。

2农户响应“村域优化”的关键性障碍

2.1政府要“先拆后建”与农民要“先建后拆”之间相矛盾

在建设方式上,农民与政府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导致很多村民反对政策的实施。在本次入户调研中发现“先建后拆”这一主张成为共识。在问到有关原因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