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拓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时间:2024-06-01

杨秀玲 杨春艳 周保红

摘  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个别化、开放式、自主性的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活动,教师根据需要投放材料,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而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幼儿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近年来,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幼儿通过各个活动区了解家乡,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本土资源  区角活动  利用  内涵  教育环境  大自然引导

一、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弊端

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但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与观察,我发现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一)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够

幼儿园区域创设是指教师依据活动室可利用的空间,摆放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活动区域的方式。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和不同的主题,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虽然种类繁多,有的区域幼儿不喜欢,就闲置了下来。幼儿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幼儿“光顾”的现象。

(二)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性不明确

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依据幼儿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但现在很多农村幼儿园活动区域的材料单一,有的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本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收集与利用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活动区,提供充足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玩具和材料,并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如何巧妙合理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本土资源”,“本土教育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教育资源是发展园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在区域活动中增添具有“乡土味”特色的活动,有效拓展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让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让幼儿园活动充满生趣。丰富的本土素材为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搭起了桥梁,为区域活动中开展本土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本土材料的收集

1.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我们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感知自然生物,开阔孩子的视野,了解本土的一些种植文化,这也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我们对自然角的环境创设。

2.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

(二)本土材料的利用

1.植物资源的利用。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每个年级组的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

2.动物资源的利用。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尤其是对于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对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也是孩子们愿意去探究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握孩子们的这一特征,加强对乡土动物资源的利用。

3.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不缺的就是沙土石木。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

三、本土特色区域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师幼在活动中的定位

首先,幼儿是区域活动中的主角,是学习的这题,在区域活动中要完成的是怎样主动积极地积累经验、获得知识的任务,即知道怎么样去学,知道如何自主地进行选择,主动抵御环境交互作用,并得到发展。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区域活动中的常规都是一些幼儿熟悉的事情,幼儿自己会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在活动实践中完善区域常规。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再次,教师明确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区域活动中的引导者、观察者、评价者。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个体状况;观察及时增改活动区域材料,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总的互动情况,适时引导,推进区域内部、外部的互动,同时捕捉幼儿之间、区域之间互动信息,最后观察区域活动中小组件的状况与互动,推进小组间的合作。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玩区域活动中如何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

[3]杨映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J].幼儿教育于研究,200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