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李英民
摘 要:课外阅读是基于课堂上的阅读延展的内容,通过课外阅读的逐渐累积,学生的语言词汇量逐渐攀升,并潜移默化的强化了情感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外信息填充下,对语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畅游课外阅读的世界,融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从书本之外的旁观直接中,挪移到信息空间里,学生带代替主人公感受故事的多彩变幻,领悟的语文更加深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也就能够自然的参与阅读互动,并持续化的累积阅读观点,制定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应导入新鲜的元素,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的阅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少一些任务的安排,多一些开放性思维的互动,营造出轻松的阅读氛围,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累积的基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讲解问题时,总是希望学生是带着兴趣展开思考的,而课外阅读中教师干预的太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缩减,教师应主动构建与学生的沟通桥梁,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阅读上的喜好,从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着手,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习惯,教师可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并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借阅,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学生都视阅读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将课外阅读当做是自己的课余爱好,这样的情况下,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辞,学生已经能够在阅读中表述自己独立的观点,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引导形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形成持久的阅读动力。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的氛围往往影响整个班级的阅读情况,当只有几名学生乐此不疲的展开阅读时,他们缺乏互动契机,互相分享的内容也有限,而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对阅读感兴趣时,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阅读共享,小学生有一种自然的从众心态,因此班級的氛围对阅读兴趣激发至关重要。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置“小小图书馆”,放置课外阅读书目,专门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小小图书馆”里的图书可以是教师自己捐赠的,也可以是学生来与其他同学分享的。图书资源得到丰富之后,学生的阅读选择自然也就更多了。有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同时,学生之间的阅读习惯也会互相“传染”,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与“定点阅读”的做法相比,教师还可以尝试“定时阅读”的方法,定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共同阅读,形成阅读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如笔者规定每周星期五最后一节课为“美美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的前40分钟先独立阅读,再利用最后的5分钟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或者是谈读后感等),这样就能够带动其他学生也参与到阅读队伍中来。而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也会用心阅读,如此一来,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各个学科教学均需要遵循的一个教育法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教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使学生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阅读水平。如阅读课外读物《小蛋壳历险记》时,学生看到题目时就可以思考:小蛋壳为什么会历险、都会经历哪些危险呢?脆弱的小蛋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学生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阅读就会更有效果。在阅读中,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批注与摘抄,将优美的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在摘抄中仔细品味语言之美。对于引发感悟的部分,则可以进行批注。批注可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是对整个阅读文本的思考等。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读后感或阅读笔记,以进一步加深阅读印象,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细致的课外阅读,相信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少触动,自然也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其他文本的兴趣。
三、采用多角色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朗颂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四、在读中感悟思想感情
学生阅读文章,正是与作者无声的交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只有“披文以入情”,方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记得有一位老师执教《题西林壁》,走的大约就是这样一个路径。保护“诗”,就是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这种保护的最佳策略就是诵读。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题西林壁》在诵读中流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这是对诗作为一种完形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而情自在其中。
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靖平,姚瑞奇.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某农村学校为切入点的考察[J].新一代理论版,2012(10):24.
[2]朱文娟.生命灵动中的不竭泉眼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之阅读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z1).
[3]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51-181.
[4]刘俊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软件电子版,2015(3):1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