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时间:2024-06-01

刘冬梅

摘 要:语文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传承和弘扬的学科,一直以来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奠基学科,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阅读理解教学和文学创作教学,其学习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阅读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方法,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的全新人才,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阅读教学则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守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仍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将文章的相关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致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师生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讲桌、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按照课文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对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创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灵活性,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从而使学生缺乏阅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存在排斥心理,只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如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体会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养成老师喂一口就吃一口的习惯,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内容而学生按照教师讲解进行被动学习的方式展开,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理解文章内涵能力的現状产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自主积极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文章含义,同时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所思所想,逐渐提升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小学生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爱好兴趣、认知水平为依据,进行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性。例如,在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由朗读或者与同桌分工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在朗读完毕后说出自己的感想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信息分享,对讲述效果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要求大家向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是人们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而文学作品则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寄托,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层次的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阅读的情景化,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境,进行情感渲染,提高学生的文化精神。

例如:在古诗词背诵中《七步诗》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建安七子”与当时的历史文化氛围。作者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长曹丕均为东汉末年,曹魏初期的优秀诗人,该诗作于曹丕继承其父爵位之后,面对继位失败的曹植,曹丕动了杀心,要求曹植七步内作诗一首,不然杀之。在这种情形下,曹植写出了这首《七步诗》,表达了兄弟骨肉相残的沉郁愤懑,悲伤的感情。深刻体会诗歌中蕴含着的情感精神。

(三)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增强阅读效果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传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经过实践证明,一般将阅读分为“通读”、“熟读”和“精读”,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解决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进行熟读,了解水罐每次的变化是因为什么,文章题目为什么是七颗钻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联想的能力。最后进行精度细读,使学生感受文章任务的美好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和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宏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6(24):148.

[2]刘秀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4):45-46.

[3]石锦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时代教育,2015(03):49-50.

[4]张嘉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学刊,2017(11):87-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