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

时间:2024-06-01

乔向东

摘 要: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是促进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审美素养的发展。一些动手制作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和手脑协调能力,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促进他们发展的一种趣味化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应将教学的目标放长、放远,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艺术、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动手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到许多需要动手制作的教学活动,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应认识到动手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智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抓住美术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打下学生的素质基础。

一、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一)突显教学的作用

小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对于他们来说属于重要学科。但由于师生对该学科的重视不足,且受到了课时的限制,教学基本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浅显介绍上,学生的艺术创作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美术教学不能真正体现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深化了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通过实践切实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样的美术教学才是真正体现作用的,有效的教学。

(二)延伸教学的内容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任务并不繁重,教材中的内容也较少,主要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为主。但面临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顯然局限于课本中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延伸拓展。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延伸,无疑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扩充,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也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次对教学的延伸,也是新时代美术教学达成新课改要求的必要途径。

(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停留于理论上,局限于课本中的学习无疑是很难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的,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获得了感知体验,动手创作出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属于自我的鲜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自我创作和自主探究中完成美术学习,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学生在更加细节化的操作中对美术绘画、雕塑等作品的制作过程更加了解,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美术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较为简单,简单的美术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期待,加强美术鉴赏教学,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接触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小学美术课本内容的主题出发,选择审美性较强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动手能力的彰显,让小学生产生试一试的想法,从而乐于投入动手活动中。

比如,在讲解《玩泥巴》的时候,如果教师只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玩泥巴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泥巴沙发或者泥人儿,在课堂中展示,吸引学生。当学生对动手制作活动产生了期待时,教师再组织学生用泥巴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利用美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秋天来了》时,为了展示秋天的特色,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风吹落叶的声音,让学生去想象对应的情境。学生的每一次想象都能促使其获得动手实践的动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张白纸、落叶、剪刀等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一张剪贴画。在真实形象的情境中,小学生会快速拿起小剪刀将自己的想象落实到白纸上。自然的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利用美术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开展手工活动是让小学生动手实践最直接的方法。手工制作活动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让小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比赛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手工制作上。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虽然不多,但创造力极强。只要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动手制作热情,他们就可以创造出奇迹。

比如,在讲解《各式各样的椅子》时,教师可以以“神奇的椅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手工制作大赛。手工制作的材料不限,工具不限,但必须制作椅子。明确要求后,给小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材料,实施制作。在这样的比赛中,一些学生用塑料袋制作出环保椅子,一些学生用气球制作出五彩椅子。用手工制作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使学生的美术创造潜力得到开发,也能让学生获得动手制作的成就感。

(四)增设劳动手工课,提供充裕时间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增加开设相应的附加类课程。美术课程教学中由于讲解的内容多,以及学生手工操作时间要求多,均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增设劳动手工课,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完成美术手工,手工课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不局限于美术画作,还可以是穿线、剪纸、泥塑、雕刻、书法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改良制作成生活中实用的笔筒、花架、储蓄罐等。在这些手工制作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在废物利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增加更多的美术艺术元素,使整个作品更加美观、实用,同时具备艺术审美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审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手脑并用地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提高,综合能力也得以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4).

[2]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4):170.

[3]张海英.剪纸课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文教资料,2017(7):111-1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