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客家民居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时间:2024-06-01

叶子瑜

毫不夸张的说,客家围屋蕴含着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也离不开围龙屋。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围龙屋被大量拆除,文化呈现断层,因世情现在的学生没有在围龙屋居住的经历,因而对客家文化的传承非常淡薄,客家的优良传统正慢慢的消失,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以后真的对不起老祖宗。因此,我利用美术课这个良好的契机,引入客家历史文化。下面谈谈在美术课上怎样通过介绍客家围龙屋而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兴趣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做到了解,学有所得,越了解越想深入。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围龙屋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了解客家历史文化看上去似乎是“枯燥而乏味”的,以介绍“围龙屋”为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又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学生就很喜欢。比如对知识點采用设疑的方式:

(一)设问:围龙屋前为什么要有水塘,有什么作用?

学生一听,饶有兴趣,七嘴八舌,一下子讨论开了。

(浇花、浇菜、养鱼、风水)

小结: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它就是一个太极图,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而围屋前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二)设问:围龙屋后为什么要有树?

生答:(1)自己种的水果好吃(2)遮阴

小结:围屋后面,一般是“靠山”,按老一辈的说法是裔孙的“后靠”。而且,这里一定有百年大树,其次是竹林拥簇。树有龙眼树、苦楝树、狗屎子树、夜合树等,及还有密密麻麻的竹子,参天蔽日。如我家的老祖屋堂后面,就种有很多龙眼树、竹子和苦楝树,而这些郁郁葱葱的大树,现在的人很多不知道其叫法。但在祖祖辈辈的客家人眼中,却有它特殊的称谓——“屋衣树”。我们的祖辈把大屋比作“人”,人没衣服不行;屋没有树林同样不行,人要穿衣啊,我们的祖屋也需要穿上绿树做的衣服。有了绿色的大树,我们的祖祖辈辈才能世代光鲜,朝气蓬勃。即使从现代眼光看,每人还是希望自己生活在绿树如茵的环境里,家里的果树一年四季都可以产果吃的。所以,客家先辈再穷再饿,乃至死人,也是绝不砍“屋衣树”的。

(三)“花头”的作用是什么?

生:休闲健身

小结:客家围龙屋第一层前都有半月形花头,由鹅卵石辅成,据说石块辅得越多子孙就越多,因此花头也称“化胎”。整个花头呈龟背形,象征女人的“腹部”,“腹部”里的石块象征宗族的千万子孙。每个宗族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多,使宗族更强盛,所以“化胎”寓意庇护和孕育子孙后代,寄托着客家人世代兴旺的美好愿望。所以花头亦成为客家传统家宅中最重要的区域了。

二、发挥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全方位了解围龙屋

当今网络铺天盖地,各种教育手段色彩纷呈,用言语表达总感到比较苍白,视频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视频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视频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我给学生播放航拍《客家围龙屋》,从视频上看客家围屋:主次分明,均衡布局,不管两堂两横、三堂两横、直至九厅十八井那样的大房子,始终是以正厅为中轴,以祖堂为核心,向前逐步延伸,向左右对称发展。屋前半圆形的池塘与屋后半圆形的围屋构成圆形,中间的三堂与两侧的横屋组成方形,象征古老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理念。

三、微课是很好很直观的教学方式

我把围龙屋化整为零,分成几方面的做成微课:①结构;②修族谱;③“花头”—化胎;④拜祖宗;⑤介绍婆太;⑥观堂号、堂联。

微课时间短,但短小精悍,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四、用动画的形式观堂号、堂联,了解本姓的渊源

(一)所谓堂号是指客家姓氏祠堂、堂家大屋祖公堂的不同的专有名号,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如,在客家地区,一听姓叶的,大家都会联想到开国元帅叶剑英、中国人民著名军事家叶挺等。

设问:谁知道自己姓的堂号吗?

生答:叶姓——南阳台,谢姓——宝树堂、杨姓—清白堂、温姓—太原堂、陈姓—三益堂、黄姓—江夏堂等等。

小结:客家人虽然不断迁徙,但注重崇本溯源,不忘中原故乡,所以特别重视修族谱、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号、堂联最好地表达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扬祖德的情感。堂号有两种类型,一是地望堂号,即以姓氏的发祥地郡号为堂号:如颍川钟氏、太原熊氏、汝南蓝氏等;二是掌故堂号,即以祖先的功名、道德文章为堂号:如杨氏的“四知堂”,张姓的“百忍堂”等。以地望为堂号者,由于多个姓氏同出于一个郡地,故有多个姓氏同一堂号,如沈、邓、叶为南阳堂;陈、钟、冯、赖、韩氏为颍川堂;吴、甘、高、童、欧阳氏为渤海堂等。与此同时,一个姓氏亦有多个堂号,如杨氏有弘农堂、清白堂、关西堂等。弘农是杨氏的总堂号,其余为支系的地望堂号或掌故堂号。

(二)堂联一般解释本族的源远、歌颂祖先的功德、勉励后辈,采用中国的对联形式,对仗工整,特点鲜明。正大门一般都有“家声”,“世泽”等专用语,而且大部分强调祖先功业和祖居地名。以有400多年的叶姓老祖屋敏毅公祠为例:外大门上联为:“南阳世泽、下联:清白家声”,而且对联将叶氏宗族发展、迁徙历史写得一清二楚。如大门联为:“榴花甲第、丽水儒家”,上堂宝壁联为:“清白忆家声宗脉江西转游韩梅迁程水远蕃衍新塘、簪缨胄贤主榴花甲第石林居士水心先生今宛常在”;此外对联还劝告子孙怎样待人处事:如上堂对联:“处世何妨绕一步,登堂每起听三声(书声、琴声、织布声)”,中堂宝壁联为:“地萃山川之气想当年作室清淑所钟祥光宛在、祖诒诗礼之谋看今日成家文明继起瑞彩常新”,中堂对联为:“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下堂对联为:“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对联,如左右小门、供奉的祖先、婆太,及各路菩萨、神仙台前等。

所以说堂号、堂联清楚地指出了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特别是河洛一带历次南迁而来,此为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以上是我在美术课上,对客家文化传承尽一点的微薄之力,希望我们客家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直传承下去,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