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构主义视角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的研究

时间:2024-06-01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情境及学习过程的重要价值。“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从教学设计模式的四个方面入手,分别对“前期分析”中的“学习者需要”进行分析,“目标设定”中的生成性目标的设计,“策略组织”中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的运用策略开展研究。

关键词: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回应

作为本地唯一一所师范类高等院校,我校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体现在教学方面,则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回归以及以此为前提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变革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很显然与这一培养的目标的要求相契合。将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应用,很显然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必然回应。

(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学理体系相对宽泛而专深,完全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论”更需要关注那些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焦点,在学科知识中找到理论依据和解决策略。

二、教学设计改革的实践探索

教学设计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前期分析、目标设定、策略组织和评价。

综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本研究在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同时,又有所侧重的研究其中的以下核心问题:“前期分析”中,重点研究“学习者需要的分析”;“目标设定”中,重点研究对生成性目标的关注;“策略组织”中,重点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评价”中,主要探讨形成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一)多手段了解学习准备,进行学习者需要的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有助于理顺问题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分析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法和外部参照法。内部参照法主要是考查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差距。外部参照法则是根据职业的要求或者社会的需要制作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从中鉴别学习需要的方法。本研究采取两种方式的结合,即从课程目标本身与社会需求两方面来进行学习需要的分析。

1.我们采用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已有知识结构以及认知能力。我校学生的来源有二,一部分的学生来自高中正常升学,基础相对较好,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另一部分来自中等专科师范学校,没有接受高中阶段的学习,已有的知识系统并不完整。这样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存在着差异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设置多元的课程目标,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学生。

2.我们也考证社会需要对学习者需要的影响。通过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将这些代表社会需求的要素与课程本身的目标及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对比,从客观上反映了学习者的需要。当然,这样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要求以及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多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关注生成性目标的价值

经过对学习者需要的分析,结合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学科体系,我们对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的:

原来的教学中是否有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是否明显的表现出没有达到的学习目标?

课程中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学习目标?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试图从基础教育的现需求中寻找答案。

我们做了如下尝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知识基础的较大差异,我们从多层次设定了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一方面,也寻求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努力寻找生成性目标的价值。

(三)以学习主题为中心,创设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一门高度观照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学习主题理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实践。因此,我们通过到鞍山市内的中小学进行调研,与教师交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知识体系,制定相应的学习主题,以学习主题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同时,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此作为支撑来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因此,在新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同时关注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主题的需要出发,以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四)改变评价理念,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评价是教学设计系统的终点,也是决定教学设计取向的重要因素,会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产生倒逼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中,我们秉承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课程方案不断完善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教学设计模式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教学活动的不同节点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进一步教学的依据。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结束时的以成绩评定为主要手段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结语

本研究的进行是在“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展开的,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可以总结的经验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的研究是可行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學组织中,“学习情境设计”是重要而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组织的展开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形成性评价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必要而有效的评价方法。学习主题的确立,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主题”应来源于实践中的真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这直接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经验的建构。

作者简介

范士红(1975.4—),女,汉族,籍贯:吉林长春,研究生,鞍山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