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万学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就此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 优化 策略
一、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上,因学生年级小,思维和表达能力尚不清晰,没有体会到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只理解表面概念上的知识,没有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动手研究,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前后、左右两边与上面的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摊开后发现一共有六个面,标记好后让学生进行观察,看看学生有没有什么发现。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个六张图的面与长方体的六个面有区别吗”“这六个面是否就是长方体的六个面” 等问题,大部分学生经过一阵观察后会回答出,“ 这个展开的平面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求出展开后六个面的表面积,再把纸面还原成长方体。还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六个面哪些是上下左右前后面,锻炼学生的空间构造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求出长方体的面积,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长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它的表面积”这一定论 。
二、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不深奥,只是因为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少,学生不了解用途,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简单的加减乘除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用的数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场景与教学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学效率才会更高。比如在学习一年级的《加减法》中,为了更了解加减的运算法则,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超市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身边的铅笔、橡皮擦、文具盒是商品,通过计算购买文具来让学生更熟悉加减法的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融入感也更强烈。这样子的互动既了解了教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一旦有了参与感,学习兴趣也会更高。
三、关注学生之间的存在差异,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性格品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待数学这门学科的态度和成绩自然也是有各种差异。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教育,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圆柱和圆锥》这一章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进行不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就要掌握这个章节中的基本要点,学会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也会运用这些公式解决课后习题;学习能力较差、理解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仔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利用真实的圆柱圆锥模型来帮助学生了解二者的底面和高,还有圆柱的侧面;对于学习能力高思维迅速的学生,就要在掌握前面二者所学的基础上, 还能通过实验和猜想验证计算公式的归纳原理。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搭建立体图形来学习、观察物体的特性,感受不同角度物体不同的样子。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强可以自己搭建立体图形的学生,教师就要在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上培养和引导;对于无法描绘、搭建失败的学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长度和其他数据,并教导学生观察技巧和观察方法,帮助学生自主感知图形,构建图形。[1]
四、生活与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由于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和课堂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准确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学生经常都要买铅笔。我就利用这一事例来给小朋友练习五以内的加减法:“妈妈早上给了小朋友五块钱,下午买了两支铅笔用了两块钱,小朋友想一想,回到家你还剩几块钱?”“或者说让小朋友去买牛奶,一共给了五块,一袋牛奶 4 元钱,售货员阿姨找了你 2 块钱,小朋友想想对不对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动作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一边动手一边配合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消化理解,对知识的应用更加融会贯通,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培养一个生动有趣的动手实践的课堂环境。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图形》 这一章节中,教导学生认识图形是基础课程,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实物举例,引起学生兴趣。可以引用课桌为工具向学生提问,“ 课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 长方形”;“ 胸前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 三角形”。拿学生日常可见的物品举例之后,教师可以再选择一些复杂的例子,“ 国旗是什么形状”,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分歧,有人说是长方形,也会有人指出国旗上的五角星不是,这时候教师再进行指导,国旗是长方形的,而五角星是多邊形。了解基本图形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叠彩纸,让学生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图形,通过自己的剪裁对图形进一步加深印象。
结语
总之,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新课标改革对小学数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的挑战,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当前小学高付出低效果的教学状态。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将数学这门抽象的理论课程变得更简单、更有生活气息,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难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倪茂震.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