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实现由“教数学”向“做数学”的转变

时间:2024-06-01

杨爽

摘要:数学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学生获取教材知识时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主动思考,伙伴互动从而获取知识。

关键词:教数学 做数学 操作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数学”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动手与动脑活动,在“做数学”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由“教数学”向“做数学”的转变,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认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一课为例,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一、观察——激发兴趣

无论是“教数学”,还是“做数学”,课伊始,教师都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否则学生就没有去做数学的欲望,做数学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举起一个乒乓球,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乒乓球”。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能观察到实物,看上去虽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实质就已经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无形中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师接着说:“乒乓球是我们中国的国球,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别看它小小的,它还能帮助我们去探索数学知识呢!”教师饶有兴致地调动学生的胃口,必然激起学生的好奇!教师又神秘地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些乒乓球。教师亲切地说:“现在我想和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摸球游戏,你们想玩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你们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我猜,我能准确地猜出你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学生半信半疑。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开启了与学生的数学游戏活动。这样的切入,学生怎么能够不喜欢呢?

二、猜测——启迪思维

猜测,是数学学习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动脑的最好体现。学生在不断的猜测中,会不断地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数学思维也会不断地获得启迪。

在《可能性》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从准备好的盒子中摸球,老师去猜测球的颜色,结果老师很准确地猜出结果。于是老师故弄玄虚:老师厉害吧!你想想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有的学生莫名其妙,有的学生马上说:“肯定盒子里的球只有这一种颜色。”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如果让你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一个球,你会摸到什么球?为什么?如果盒子里都是红球呢?如果盒子里都是绿球呢?这样的情况下,摸出的球的颜色学生是不难猜到的。但是数学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这里,这样的学习充其量就是游戏活动。通过猜测结果,要引导学生提炼概括,从而培养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语言去概括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世界。于是,学生一次又一次猜测后,教师做如下引导: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确定的,谁能用“一定”来描述一下这些现象呢?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一定”解释数学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确定现象不可能和不确定现象可能,片段如下:

[不可能]教学片段:

师:还是这个盒子,里面都是白球,你能从盒子里摸出黑球吗?红球呢?绿球呢?你能从盒子里摸出白球以外的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小结。

师: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确定现象,谁能用“不可能”来描述一下这些现象呢?

小结:在生活中一定发生的现象,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事先都能预测到结果,这些现象就是确定现象。

[可能]教学片段:

师:还是这个盒子,我把一些黄球放进去,如果让你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猜一猜,想一想,你会摸到什么球?

随着盒子里的球的颜色的增加,摸出的球的颜色就变得不确定,学生的猜测结果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接近真相的猜测中,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启迪,这样的猜测是必要的。

三、体验——获取发现

猜测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结果究竟怎样,很多时候,都需要动手体验,才能获取结论。

在《可能性》教学中,当盒子里出现了黄球、白球时,让学生猜测摸出球的颜色,学生众口不一。于是,引导学生做摸球游戏,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用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师边读边讲解。然后小组开始游戏比,教师巡视。

在游戏中,每个小组都很认真。游戏后,各小组汇报小组的摸球结果,即:我们小组摸到白球几个,黄球几个。学生汇报同时教师板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组的摸球结果,去发现“可能性”。

四、探究——提升智慧

做数学,不仅仅体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安排如下练习:

练习一:(手拿粉笔)这是一根粉笔,谁能用“可能”来描述一下,它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

练习二: 这个星期天老师想去爬山。并准备了一些物品带上呢。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练习一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但练习二,考虑的就比较多,可以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去探究,当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实践证明,在这样地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地学习欲望是高涨的,学习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结语

观察、猜测、体验、探究都是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真正实现由“教数学”到“做數学”的蜕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