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苑婧涵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中的社交距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在不同场合保持社交距离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聚焦重大疫情下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实现方法,首先结合学者研究及相关报道分析工作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的必要性,进而从工作制度、空间管理、科技和文化多角度探究在工作场所实现社交距离的方法,并为疫情防控中实行社交距离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社交距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场所;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28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分工的不断细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灾难性事件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也不断加深。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是一次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应对和解决新冠肺炎的负面影响,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众多学者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阻止传播、隔离、保护和替代药物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管理策略,其中社交距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已推出一些新冠疫苗,但其有效性具有不确定性,且接种人数有限。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后疫情时期保持社交距离仍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的最佳方法之一。国内外关于社交距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模、仿真、实证研究等方面,关注特定场所社交距离实现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聚焦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实现方法,为工作场所实施社交距离规范及其他保障措施提出建议。
1 工作场所实行社交距离必要性分析
流行病学和建模研究表明,在工作场所实行社交距离在疫情防控中起到良好效果,它降低了流感病例的总数,还降低和推迟了流感高峰期。当工作场所社交距离与其他干预措施相结合或者与其他非药物或药物干预相结合时,流感病例的减少更为明显,这一发现表明了使用综合措施以减少大流行性流感传播的重要性。现实情况表明,采取社交距离虽然可以推迟爆发高峰期,但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会反复。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道,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了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断断续续地维持到2022年。
2 工作场所实现社交距离的方法
对于如何通过社交距离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生活,世界各国均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概括而言,主要包括工作制度改革,工作场所空间管理,科技创新和文化认同几个方面。
2.1 工作制度改革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工作制度改革,在疫情高峰期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能照常复工复产,而是居家办公。在家远程工作、错开班次和延长假期是一些常见的工作场所预防流感大流行的措施。Ahmed等人对工作场所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有证据表明这些措施可以减缓传播,降低总体攻击率或攻击高峰率,并推迟疫情高峰。因而疫情下工作制度的改革在一些国家开始实行。
避免面对面的会议、商务旅行以及教育和培训是防止工作场所感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远程工作制度”已被广泛采用。在这种包括云移动在内的一系列ICT技术建立的远程办公环境中,员工一直像在办公室一样高效地工作,同时,在线教育系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在大多数韩国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雇主和社会保障制度通常都不提供带薪病假。冠状病毒危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工人因病必须暂时休假和提供带薪病假的情况的讨论,19%的韩国工人报告有出勤现象,这可能是感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自疫情范围扩大以来,韩国弹性工作和带薪病假制度一直持续。并且带薪病假可以提高人们对生病时不上班建议的遵守程度。
2.2 空间管理
办公空间、自助餐厅等休息区域的管理是防止工作场所病毒传播的关键。韩国的一个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南建议,在任何空间内,员工之间应保持2m的距离。然而,当在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近距离的工作交流不可避免的时候,一方面进行一定的空间物理分隔,比如设置工作隔板等,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在个人防护装备方面,N95口罩对工作场所传播提供了最高的保护。除此之外,工作场所的日常清洁措施必不可少,比如每天进行两次空气交换,并对常用物体和表面进行消毒。在多用途设施工作的工人被鼓励戴口罩,并在公共交通通勤时保持物理距离,使用卫生用品。
再者,工作场所的病例监测是实现社交距离的后續保障措施。在大多数公共和私人工作场所的会议室大门和前门,对疑似新冠肺炎的迹象和症状以及卫生程序进行严格监控。建议开始时每天检查两次体温,正常生活中开始社交疏远后每天检查一次体温。建议指出,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的工人,或在过去14天内到国外旅行的工人,应休病假或年假,远程办公。
2.3 科技创新
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疫情面前,平时的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迅速转化为战时资源,成为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保持同样需要科技来支撑,在制造业中尤为突出。制造企业需要面对各种全新挑战以恢复和维持运营,建立满足物理距离要求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例如,西门子开发SIMATIC实时定位系统,作为个人防护设备佩戴于员工身上,企业可以持续监测员工之间的距离,为员工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其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有两名员工处于风险情景中(例如,距离小于社交距离的规定值),他们所佩戴的电子标签便会发出警告,进行风险警示。
2.4 安全氛围
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实行与安全氛围密切相关。通常,安全氛围是指个体对工作场所的安全法规、程序和行为的认识。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安全气氛与工作环境所形成的共识有关,它将促进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安全行为,即安全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普遍认识。因而工作场所为员工创造一个积极的安全环境至关重要,将这种安全氛围转换为一种文化认同。限制工作场所的小团体聚会、俱乐部活动和社交晚宴,鼓励“一下班就回家”的文化。从环境氛围的营造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积极防疫,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思想防控常态化。
3 建议对策
3.1 根据行业特点实行社交距离制度
不同行业受疫情的冲击影响程度不同,人与人的接触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行业特点实行社交距离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的选择,由前文可知,弹性工作制、带薪病假制度和远程工作的方式是有效进行社交隔离的措施。但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显然不适用上述制度,灵活的工作制度更适合金融、教育、服务行业。另一方面是空间物理社交距离的规定,酒店、批发和零售贸易等服务业,这些工作需要高度的面对面交流、客户之间的互动和物理接近,而户外工作或与车辆和机械有关的操作工作,比如运输和建筑行业等制造业等与人的接触较少。这就需要工作单位根据不同员工的工作特点制定本单位的社交距离规范,实行诸如保持社交距离1-2米或者严格戴口罩等措施。
3.2 物理措施与非物理措施相结合
现有学者的多项研究均强调了采用综合措施进行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在实行工作场所空间物理分隔等措施的同时,充分发挥非物理措施的作用,非物理措施包括科技、法律、文化等。首先,企业要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应用到疫情防控社交距离的实现中,创新管理工作场所秩序,将大大节省人力,起到良好的疫情防控效果;其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社交距离规范纳入强者性规定并采取一定的规制处罚措施,这不仅有益于当前的疫情防控,还具有一定的长远意义,将为日后突发传染性安全卫生事件提供应急管理的保障;最后,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社交距离的宣传,形成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氛围,将社交距离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提高国民疫情防控素养。
3.3 与时俱进,突出个体主观能动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处在不断地变化中,不同国家、地区、省份差异性加大。各方主体应根据当地疫情的具体发展情况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具体的社交距离措施,注重灵活性。跟随宏观大环境,做出微观调整。在外界多方措施的作用下,个体应占据主导地位,而非简单地被动进行。广大民众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工作场所自觉保持社交距离,注重个人行为规范,积极配合疫情防控。
4 总结
在疫情高峰期过后,全面复工复产,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保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尤为重要。社交距离综合措施的运用是有效疫情防控的关键,既要改革创新工作制度又要遵循行业特点,既要采取强制措施又要进行宣传引导与文化感染,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的作用,注重社交距离措施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探究工作场所社交距离的实现方法,有助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效应对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MACHIDA M,NAKAMURA I,SAITO R,et al. Adopt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by ordinary citizen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0,94:139-44.
[2]Faruque Ahmed,Nicole Zviedrite,Amra Uzicanin. Effectiveness of workplace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in reducing influenza transmi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Faruque Ahmed; Nicole Zviedrite;Amra Uzicanin,2018,18(1).
[3]Fong Min W,Gao Huizhi,Wong Jessica Y,Xiao Jingyi,Shiu Eunice Y C,Ryu Sukhyun,Cowling Benjamin J. Nonpharmaceutical Measures for Pandemic Influenza in Nonhealthcare Settings-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J].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0,26(5).
[4]Eun-A Kim. Social Distancing and Public Health Guidelines at Workplaces in Korea: Responses to Coronavirus Disease-19[J].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2020,11(3).
[5]Chun Yee Lim,Mary Kathryn Bohn,Giuseppe Lippi,Maurizio Ferrari,Tze Ping Loh,Kwok-Yung Yuen,Khosrow Adeli,Andrea Rita Horvath. Staff rostering,split team arrangement,social distancing(physical distancing) and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o minimize risk of workplace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 simulation study[J].Clinical Biochemistry,2020.
[6]丁寧.科技战“疫”:后疫情时期的创新机遇[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0,(09):46-49.
[7]MORROW S L,MCGONAGLE A K,DOVE-STEINKAMP M L,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safety climate facets and safety behavior in the rail industry:A dominance analysis[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0,42(5):146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