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 要:目前,学生评教结果普遍被各大高校用于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管理,本文在对高校学生评教实践中存在的学生评教认识不足、评教体系设计不科学、评教结果误用、评教反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高校学生评教制度能真正实现促进教师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35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功能的不断完善,高校被赋予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种职能,但教学仍然是其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力。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指出,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者,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最直观的感知与体会,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改善及自身的发展,进而使学生能从中获益。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学生评教,即学生在指定时间段内登录网络评教系统,匿名对自己本学期各课程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教结果帮助教师发现其教学短板、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由于学生评教机制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1 学生评教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评教认识不足
通过对本校和其他高校学生的走访得知,当前高校多将学生评教放在期末阶段,并与学生查询成绩或选课进行条件捆绑,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学生评教的目的及作用,甚至对具体的评价指标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学校也未在学生评教之前进行相应的宣传与指导,只是让班委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通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学生评教系统完成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由于缺乏对评教目的的正确认识,加之为了快速查询成绩或进行选课,学生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草草完成评教,使得学生评教流于形式。
此外,为了打消学生评教顾虑,大多高校采用匿名评价的学生评教制度,评教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有一小部分同学会因为自己平时迟到、旷课、违纪等情况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对老师产生怨恨的心理,借助评教的机会对老师进行报复打低分,教师可能因为学生评教制度的存在而去迎合学生,不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通过降低课堂要求和课程难度以赢得学生的好评。
1.2 评教体系设计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构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大多由该校教学管理者参照国内外其他高校拟定的各项评教指标,并结合自己对评教工作的看法而制定,未充分听取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和评价对象的授课教师对评教指标的意见,在评教指标的设计上偏重于教师教学规范、个体投入、教学方法等,缺少对学生过程和学习收获的关注。
出于一致性、公正性的考虑,高校在制定学生评教指标时,普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未充分考虑专业特征(文科、理科、艺术类等)、课程特征(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小班授课还是合班授课等)、教师特征(性别、年龄、教龄、职称等)、学生特征(年级、成绩、是否担任班干)等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比如有学者经调查和统计分析指出,学生对实践课的喜好程度高于理论课,因此在评教时会带有倾向性,实践课的授课教师往往好评率高于理论课授课教师。
此外,在对评教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时,评教系统只是简单地对所有学生打分进行总分和平均分统计,缺乏对教师特征、学生特征、课程特征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分类分析,也忽略了对异常数据处理。比如某一任课老师在某门课程的评教得分等于该课程所有学生的评教平均分,而该教师最终的评教得分则是其所任教有所有课程的评教平均分,由此得到的评教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对教师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1.3 评教结果误用
学生评教的初衷在于“以评促改,以评促教”,通过评教结果帮助教师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使教师和学生双受益。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高校逐渐背离了评教的初衷,学生评教由高校行政管理者实施,评教结果被简单地量化为评教分数或评教等级,并与教师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薪资绩效等人事决策相挂钩,而忽视了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功能。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制度逐渐演化成为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教的主体地位消失,评教权利演变为评教义务,行政驱动而非自我驱动的评教制度大大降低了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评教、请人代评、恶意评教等滥用评教权的情况时有发生,评教管理功能的错位使得教学评教浮于表面,学生和教师并没有成为学生评教的真正受益者,反而对其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4 评教反馈制度不完善
学生评教工作的运行逻辑应该是“学生即时评价——信息及时反馈——教师立即改进——效果不断提升——学习产出持续增加——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然而,现行的评教活动往往是由教务主管部门在期末阶段发起,此时学生已经结束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即便通过评教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改进意见,也无法成为教师课改的最终受益者。
此外,大多高校是将学生评教结果以量化的分数和等级形式反馈给教师,而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却对评教结果知之甚少,学生成为管理部门考核教师的工具,主体地位的消亡使得学生很难在评教活动中获得认同感;作为被评价的教师往往只能得到一串关于自己的评教得分以及评教排名的冰冷数据,却不清楚评教分数背后的意义,无法知晓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而无法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评教初衷。
2 学生评教机制的改进策略
2.1 加强学生评教的宣传与监督机制
学生公正、客观地进行评教才能保证评教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进而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宝贵的意见。因此,高校在组织学生评教活动前,可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讲评教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解读评教指标、实施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教、本着对教师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完成评教问卷。
加强对评教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通过分析学生的教学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出勤率,对旷课、缺课、迟到、早退的同学,在评教中适当降低其参评权重,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在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应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随机对学生提交的评教结果进行抽查和核实,并给予教师申诉机会,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随意评”“恶意评”等现象的发生。
2.2 改进学生评教体系
高校管理者在设计本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应摒弃传统的“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科、教师、学生之间的差异,广泛听取授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同时纳入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广泛适用,个性指标则根据课程和教师特征而定,以保证所制定的学生评教指标能得到全体师生的广泛的接纳和认可。
学生评教只是教师教学反馈渠道之一,为弥补单一的学生评教可能带来的评教偏差,管理部门应将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相结合,并为其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以获取更全面、更客观的评教结果。同时,在对评教结果进行分析时,既要有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也要有分层分类分析,如可以将学生按成绩进行分层来统计各层对教师的评价情况,更要分析课程、学生、教师的各种特征与评教结果的相关度;既要形成对每个教师优势和不足之处的全面分析报告,也要形成整个专业及整个学院全体教师的评教分析报告,为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改进和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3 正确应用评教结果
学生评教的目标应该定位于“评教学”而非“评教师”,通过评教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但却被很多高校误用为教师考核的工具。
目前,很多高校将学生评教活动放在期末期间统一组织,对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帮助甚微,高校教學管理者可合理安排评教时间和评教次数,减少单次评教带来的偏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比如,在课程开始初期、中期、末期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评教,通过阶段性评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教师及时按照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情况,而且能使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
2.4 建立完善的评教反馈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向教师反馈评教结果时,除了提供最终评教分数和等级外,应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评教分析建议,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优势及不足之处;与此同时,学生作为评教主体有权了解教师评教结果,学校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反馈,一方面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改进进行监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此外,学生评教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而非“终结性”的评教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教师评价档案,动态跟踪教师教学改进情况,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有问题的教师给予指导帮助,防止评教止于数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结语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顺应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学生评教体系应始终应立足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这种学生评教才是科学合理和充满活力的,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三大群体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EB/OL].[2020-10-13].https://www.sohu.com/a/424400810_119038.
[2]陈建吉.“金课”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评教:批判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5):13-18+68.
[3]梁迎春,宋书琴,赵爱杰,等.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异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55-57.
[4]张宇.当代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221+223.
[5]魏宏聚,刘梦.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1):62-66.
[6]李贞刚,陈强,孙婷婷,等.“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学生评教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9,(01):62-66.
[7]政权,赵忠.管理主义对学生评教的负面影响及其消解[J].教育评论,2017,(02):61-64.
[8]宋彦军.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异化及其修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20-25.
[9]姚玉婷,袁雨馨,白秀广,等.高校本科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12):84-87.
[10]徐丹,熊艳青.多元·科学·规范: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管窥[J].大学教育科学,2016,(03):102-107.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重点平台和科研项目“半扁平化”界面视觉设计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2018GWQNCX086)。
作者简介:操颜艳(1987-),女,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工商企业管理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