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初探

时间:2024-06-01

周慧

摘 要: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简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心理脱贫的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脱贫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贫困大学生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但是,由于经济贫困也造成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高校。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在新的环境树立自信,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为学生做好工作,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受地域、习俗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生长期生活在教育资源匮乏、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中,进入大学之后,经济的困顿、知识面的狭隘、人际关系的融合、环境的改变和周围人群层次的不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经济上的拮据使得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否定自己,感觉自己处于同学群中的底层,感觉和大学生活脱节了。在经济支出上与其他学生有明显区别。为不增加家人的经济负担,他们节衣缩食。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和中学阶段受教育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与其他城市的同学相比,他们中的大多数性格都较为内向。受到打击时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贫困生在中学阶段大都成绩优异,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成绩优异,能力超群、见多识广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与中学只注重成绩不同,大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贫困大学生所欠缺的,当他们引以为傲的成绩不再成为优势,心中的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2]

2.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

进入高校后,同学间的交往是培养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他们希望尽快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建立要同学间不断交往的基础上。而同学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及各类竞赛等手段实现。 一般来说,在高校参与活动或多或少都需要增加额外的经费支出。对于保障基本生活和学习开支都捉襟见肘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参加活动的经费支出是他们最大的障碍。经济的困顿、见识的局限让他们对一些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格外敏感,因此他们对于很多校内的活动敬而遠之,面对身边师生的善意,总有一种施舍的感觉,为了保持自尊,不愿与师生互动,脱离集体。长期以往,在别人眼里贫困生总是给人性格孤僻、不合群, 他们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和别人失去了联系,很难相处。这种矛盾的心态常常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立甚至心理畸形。

3.繁重的学业的压力和无措感

为了改变命运,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把考上大学跃出“农”门当成唯一的奋斗目标, 那时的他们自信满满,踌躇满志。 进入大学后, 看到周围家境好的同学, 生活水平高, 花钱大手大脚, 他们一方面很羡慕, 另一方面又对自身的情况充满自卑。有的贫困生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满, 把学习成绩当成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但是,进入大学之后,贫困生高中阶段的“死读书”“多做题”等学习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的学习要求。因此,他们的埋头苦读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就会产生挫折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越来越感到无力,大脑疲劳,甚至厌倦了学习和抵抗。如果他们不能实时调整,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他们会放弃学业成功的初衷,学业成绩会因为效率的下降而继续下降,心理压力会继续增加。。

二、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经济资助。经济拮据是引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精神培养、心理引导为前提的基础上,经济上的扶助是必不可少的。为帮助这类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制定了很多扶助的政策。在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 。有了这些政策扶助,贫困大学生只要自身努力,是可以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金等方式获得经济支持来完成学业。[3]

2.精神扶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人格和心理发展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干预和调整的。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心理辅导。相反,他们应该形成一个包含校园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和经济援助的体系。给予贫困学生正确的心理指导,让他们关心和发展自我提升的精神。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沟通,社交接触和锻炼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心理发展。学校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校园的艰苦奋斗和朴素的生活方式,鼓励其他学生接触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老师也必须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关心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同时, 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自己的劣势 ,你必须看到自己的强项。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尽最大努力发挥潜力,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理智,保持稳定,做到控制自我,管理自我。

3.挫折教育。要加强培养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抵御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毅力。加强贫困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提高心理素质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要教育贫困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顺利的,他们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引导他们磨练困难,努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良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傅彩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

[2]罗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3]百度百科,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